正文 第61章 財富寓言(2)(1 / 3)

蛇頭說:“我是最重要的。你瞧,我的眼睛負責觀察前方,有口能吃食,行走時也是我走在前麵為你開路,因此我是最重要的,我才應該是處於老大地位的。”

蛇尾說:“哼!那是我讓你走在前麵,你才能走在前麵。假如我繞著木頭纏三圈,讓你一步也挪動不了,你又能怎樣呢?假如我三天不鬆開,你無法去尋找食物,即使你有嘴,你又能怎麼樣呢?恐怕你就離死不遠了吧!現在你知道咱倆誰重要了吧,誰應該為大呢?”

蛇頭覺得蛇尾說得也有道理,便無奈地對尾巴說:

“唉!你也別往木頭上纏三圈了,既然你這樣說了,就算你重要,這個老大讓你來做,讓你為主好了。不過,你既然為主,就得走在前麵,我走在你後麵。”

尾巴一聽,高興無比,它精神抖擻、氣宇軒昂,鼓足力氣拖著蛇頭向前爬去。

誰知前麵不遠處剛好有一火坑,但是尾巴上又沒長眼睛,沒爬幾步便一下掉進了火坑。不一會兒,這條蛇,無論頭尾,都難逃火燒,最終化為灰燼了。

寓言者說

爭吵,是人性深處渴望被肯定這一需求的異化反應。對一條蛇來說,無論是頭還是尾,缺少了誰都是不完整的,可它們卻為了“誰更重要”這一無謂的話題進行爭吵,最終同歸於盡,葬身火海。

我們生活中的爭吵,又有多少極像蛇頭與蛇尾的爭執,對解決問題沒有絲毫的幫助,隻能耗費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最後雙方元氣大傷,事情也變得越來越糟。

貪心的父子

——人要學會知足

一股細細的山泉,沿著窄窄的石縫,叮咚叮咚地向下流淌。不知過了多少年,竟然在岩石上衝刷出一個雞蛋大小的坑,裏麵填滿了黃燦燦的金砂,天天不增加也不減少。

一天,一位砍柴的老漢來喝水,不經意間看到了淺坑中的這些金砂。

驚喜之餘,他小心翼翼地捧走了金砂。

從此之後,每過個十天半月的,老漢就來取一次金砂,日子很快便富裕了起來。

雖然老漢守口如瓶,但他的兒子還是發現了這件事情,埋怨他不該將這事瞞著,不然早發大財了。

兒子不斷地慫恿父親拓寬石縫,擴大山泉,這樣就能衝出更多的金砂。

父親想了想,自己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這樣的好招都沒想到。

說到做到,父子倆找來工具,叮叮當當地把窄窄的石縫鑿寬了,山泉便比原來大了幾倍,隨後又鑿深了坑。

父子倆一想到今後能夠得到更多的金砂,高興得一口氣喝光了一瓶酒,醉成一團爛泥。但後來,父子倆天天跑去看,卻天天失望而歸,金砂不但沒增多,反而再也沒有出現過。

父子倆百思不得其解,金砂哪裏去了呢?

寓言者說

人若不能學會知足與珍惜,早晚有一天會被自己所害,“想要得到更多”的念頭,隻會不斷地折磨我們。對所處境況的諸多不滿意,隻會輕易地將快樂的心掩蓋了,每天隻剩下沮喪和埋怨。

老人與幽靈

——人生有兩個目標

一位正直的老人,在非常炎熱的夏季耕犁他的土地,親手把純淨的種子播撒進鬆軟的地裏。

忽然,在菩提樹的寬闊樹蔭下,一個神的幻象出現在他的麵前!這使得他非常驚訝。

“我是幽靈,”這個幽靈用親切的語氣說道,“老人家,你在這兒做什麼?”

“倘若你真的是幽靈,那你還問什麼?”老人回答說,“在我童年的時候,我到螞蟻那兒去,我看到它們的所作所為,從它們那裏學到勤勞與積累。從前我學到什麼,現在我就要做什麼。”

“你隻學會了一半功課,”幽靈說,“再到螞蟻那兒去一次,這一次你要從它們那兒學會:在你生命的冬天裏休息,享受自己的貯藏。”

寓言者說

人生有兩件事可作為目標:首先得到你要的,然後享用它。然而隻有最具智慧的人才能做到第二點。

小鎮上的五金店

——生活需要良好的心態

小鎮上,一位頗有錢的五金店老板,處理財務的方式很簡單,他將支票放在大信封內,把鈔票放在雪茄煙盒裏,把到期的賬單插到票據上。

身為會計師的兒子,學成後回到家裏看望父親,見了這種情況,搖頭說:“爸爸,我實在搞不清你是如何做生意的。這樣子,根本不能知道自己究竟賺了多少錢。讓我幫你設計一套現代化會計係統吧!”

“不必了,孩子。”老頭說,“這一切,我心中有數。你爺爺是個農民,他離世時,我所擁有的東西隻有一條工作褲和一雙鞋。後來,我離開農村,跑到城市,通過努力工作有了一些積蓄,終於開了這家五金店。如今我有三個孩子,你哥哥是一名律師,你姐姐是一名編輯,而你是一名會計師,我和你媽媽住在一棟挺不錯的房子裏,還有兩部汽車。我是這家五金店的老板,而且沒有一分錢的外債。”

老頭停頓了一下接著說:“而我的計算方法就是,把這一切加起來,扣除工作褲和那雙鞋,剩下的都是利潤。”

寓言者說

生活的態度,決定了生活的質量。如果說,金錢的重要程度高於一切,那麼,必定會為了得到金錢,而犧牲生活中其他也很重要的東西,或許是身體的健康,亦或許是家人的愛。

不知足的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