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耳朵與掩蔽效應(1 / 1)

在古希臘曾流傳著這樣一個神話故事:宇宙之神克魯納士,有一個吞食自己孩子的怪癖。所以克魯納士的妻子在生下最後一個孩子宙斯以後,生怕他再遭厄運,就偷偷藏在克裏特島的洞中,而把石塊包在繈褓中讓克魯納士吃掉了。為了避免小宙斯被發現,每當他在洞中哭叫時,守衛在洞口的衛士們就用石頭敲擊盾牌發出的巨響來壓倒嬰兒的哭聲。就這樣,小宙斯生存下來了。

在上麵故事中,衛士們為了保護小宙斯,用一種響的聲音去遮蓋另一種弱的聲音,這在科學上叫聲的掩蔽。聲的掩蔽是一種和聽覺器官相關聯的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例如,在工廠的車間裏,各種機器的混響淹沒了人們的談話;收聽質量差的收音機,刺耳的雜音幹擾了電台播放的音樂;擁擠的市場上,人群的喧嘩掩蓋了商家的叫賣聲等,都屬於聲的掩蔽現象。

要想用一種聲音去掩蓋住另一種聲音,掩蔽聲必須具有足夠的強度才行,否則就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正因為如此,所以在人聲嘈雜的場合講話或演唱時,應當加設擴音設備,把聲音擴得越響,掩蔽效果越好。

除此之外,掩蔽效應還跟掩蔽聲的頻率有關。實驗表明,掩蔽聲的頻率比被掩蔽聲的頻率低,掩蔽效果就強,反之,效果較差。例如在劇場或歌舞廳裏,若舞台上演出的是女聲歌唱或輕音樂,即使聲音較響,台下觀眾依然可以輕聲交談而不被掩蔽;可是當台上演出帶有打擊樂的音樂節目時,台下觀眾相互交談就比較困難了。特別是,當掩蔽聲的頻率同被掩蔽聲的頻率相同或相近時,聲的掩蔽效果將會十分顯著。在廣場或禮堂聽報告時,台下的喧嘩聲常常使人聽不清甚至聽不見台上的講話聲,就是這個緣故。

在人類生活的環境中,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嘈雜的聲音。在這樣背景條件下,由於聲的掩蔽現象的存在,給人們接收某些有用的聲音帶來了困難。幸好我們的耳朵有很強的選擇性,它像一個濾波器一樣,可以把那些與我們無用的聲音頻率成分給濾掉了,而把人們需要聽的聲音頻率成分給留下了,這就使得我們能夠聽到這些聲音。例如,一個人,他可以對窗外嘩啦啦的雨聲“充耳不聞”,卻可以集中精力聽清他對麵朋友的談話;一個孩子的母親,她對托兒所裏幾十名孩子的哇哇叫聲“置若罔聞”,卻獨獨聽見了自己孩子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