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0章 噪聲對聽力的影響(1 / 1)

一天,一位82歲的老人因患耳疾走進了荷蘭的一家醫院。醫生在察看病入耳朵時,發現他的左耳道深處有一個小棉球。當問起棉球的來曆,老人經苦苦思索後方才回憶起,那是32年前他治中耳炎時放進去忘記取出的。醫生對老人進行了耳力檢查,發覺他的右耳已聾,而左耳聽力卻相當好。這個重要發現說明,老年性耳聾並非完全是由於年齡的增長引起聽力自然衰退造成的,它很可能與人長期受到外界噪聲的損害有關。為了證實這一點,美國科學家特地來到遠離噪聲幹擾的非洲蘇丹偏僻地區進行調查研究。發現居住在那裏的馬巴安部族老人的聽力,比美國城市中的年輕人的聽力還強得多。

研究和分析表明,噪聲對人耳聽力的影響,同它的強度大小有關。在科學上,聲音強度的大小是以“分貝”為單位來計量的。一般來說,在人們生活和工作的環境中,噪聲強度低於30分貝時,人們感到十分寂靜,並且對人體也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在40~45分貝時,人們白天工作仍然感到比較安靜,但夜晚睡眠多少要受到驚擾;50~60分貝時,人們開始有吵鬧的感覺,醫生聽診受到了幹擾,準確率要下降20%;當達到65分貝時,人們的工作、學習和開會受到明顯幹擾,打電話都會感到有困難;達到75分貝時,人們會覺得很吵,兩個人談話必須靠得很近才能聽清楚;持續在80~90分貝時,人耳的聽覺變得遲鈍,別人平常的談話已經無法聽清;100~110分貝時,人耳感到難以忍受,聽力受到嚴重損傷;120~130分貝時,人耳被刺痛,隻需待1分鍾,耳朵就會出現暫時變聾;超過130分貝,人耳聽力完全喪失,嚴重時耳膜破裂,甚至發生腦溢血或心髒停止跳動。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統計資料都顯示,生活在城市中的居民的聽力都有明顯的減退。這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噪聲長期彌散於整個城市的空間,並且其中3/5的強度超過80分貝。例如,在工廠裏,機加工車間平均噪聲為70~90分貝,鍛工車間為105~120分貝,空壓機站為85~105分貝,織布車間為100~104分貝;在建築工地上,柴油機的噪聲為98分貝,球磨機為112分貝,電鋸為110分貝;在馬路上,公共汽車的噪聲為80分貝,載重汽車為90分貝,繁忙的交通路口白天的平均噪聲在80分貝以上;在家庭裏,電視機、收錄機、音箱等家用電器的高頻噪聲可達70~85分貝,等等。1971年國際標準組織,對每周工作40小時、每年工作50周、工齡為20年的工人的聽力情況做過統計分析,發現長期工作的環境噪聲強度在80分貝以下時,聽力受損者為7%;噪聲強度為100分貝時,聽力受損者為49%;噪聲強度為115分貝時,聽力受損者為94%。這就從一個側麵反映出,噪聲汙染給人們帶來的聽力損害是何等的嚴重。

為了保護我們的耳朵,減小噪聲的危害,國際上製定了噪聲的衛生標準。規定工人工作環境的噪聲強度不能超過90分貝。這是聽力保護的最高限度,在這樣的環境中每天工作8小時,30年後剛剛不致耳聾。另外,對於工作在強噪聲環境中的工人,各國還采取了一些聽力保護措施,如工作時戴特別的護耳塞、護耳罩,以期起到隔音或減少噪聲損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