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由噪聲彈說開來(1 / 1)

1986年,西歐某國發生了一次劫機事件,為了對付劫機犯,地麵保安人員在多次喊話無效的情況下,向機艙內投擲了一枚“炸彈”。隻聽得“轟”的一聲巨響過後,機上人員個個失魂落魄,呆若木雞,劫機犯手中的武器也掉了下來,乖乖地束手就擒了。而機艙內既沒有火藥的煙霧,也見不到飛濺的彈片,更沒有發現人員傷亡。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保安人員向機艙內投擲的“炸彈”不是普通的炸彈,而是特別的“噪聲彈”。它爆炸的威力,不是來自殺傷力強的碎彈片,而靠的是放出的強烈的噪聲。

科學研究表明,高強度的噪聲對人是一個強烈的刺激。在120~130分貝的聲強下,人就會十分痛苦,甚至感到有些受不了;如果達到140分貝,人就會驚恐萬狀、大腦失靈、手腳都不聽使喚。“噪聲彈”正是利用這一點來製服劫機犯的。

十幾年前韓國還研製出了一種“噪聲步槍”,它也是利用140分貝以上的瞬時噪聲來擊倒歹徒的。如果噪聲強度更高,它對人體將產生嚴重損害,輕則震聾耳朵,重則發生昏迷休克,更嚴重的甚至引起腦溢血或心髒停止跳動。據說,古羅馬時代就曾用強烈的噪聲來處死過犯人。

在現實生活中,爆炸、爆破、飛機起落、導彈或火箭發射、核試驗等,都會產生短時強度高達170~200分貝的噪聲。從事這方麵工作的人,必須事先做好有效的個人防護,否則產生的後果將不堪設想。

強烈的噪聲不僅損傷人的身體,而且對建築物造成破壞。1962年,3架軍用噴氣式飛機低空飛過日本藤澤市,使該市許多房屋和煙囪倒塌;1970年,德國威斯特伯格城,因受一次超音速飛機飛行的噪聲襲擊,有378幢建築物受損。20世紀70年代,美國統計了3000件噴氣式飛機使建築物受損情況,其中抹灰開裂的占43%,損壞的占32%,牆壁裂縫的占15%,屋瓦損壞的占6%。

科學研究還指出,當噪聲強度超過180分貝時,它還會對金屬設備引起“疲勞”損傷。據記載,曾有一架滿載乘客的巨型三引擎噴氣式客機,從美國芝加哥起飛後不久突然爆炸起火,機毀人亡。事後經專家調查分析認定,這一空難事件是由於噪聲引起的金屬“疲勞”致使一具引擎折斷造成的。近年來,因強烈噪聲引起火箭、航天飛機、宇宙飛船等高速運載工具的結構和內部器件的“疲勞”損傷事件也時有發生。

強烈噪聲給人類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已引起環保和工程技術界的高度重視。各國除對強噪聲環境中的工作人員加強人體防護外,還對強噪聲的產生采取了控製措施,同時積極開展具有抗噪聲能力的建築和具有抗“疲勞”性能的材料的研究,以減少強噪聲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