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響亮的名字(1 / 1)

196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中國半數以上的耕地或多或少遭受到幹旱或者其他惡劣天氣,很多耕地根本就沒有降雨。

這時候,“節約”成為中國渡過經濟難關的一項重要政策。

雷鋒以“聚寶箱”響應號召。他生活十分節儉,現在更加克勤克儉,精打細算。他的衣服總是補了又補,一雙襪子上大大小小打了好幾種顏色的補丁,實在不能穿了,就作為擦車布,從不浪費。每次吃完飯,他都把掉在桌上、地下的飯粒撿起來,送到營房後邊的豬食缸裏。在為工地運輸水泥的過程中,他還特意準備了一把掃帚、一個撮子,每次出車回來都把灑落在車廂裏的水泥一點一滴地掃攏了存起來,前後掃了2000多斤。雷鋒的“聚寶箱”,就是一隻用破木板釘成的小木箱,他把平時撿到的破銅爛鐵邊角料、螺絲釘、牙膏皮、破手套,等等,都裝在裏麵,修車、修工具時能用上的就用上,盡量為國家節約開支。有一次,雷鋒外出報告回來,正趕上連裏搞了一次小展覽會,把雷鋒的東西收攏起來進行展覽,對全連同誌進行艱苦奮鬥的思想教育,沒想到消息傳出去後,天天有人參觀,附近幾個連隊的幹部戰士來看過,附近幾所小學的孩子們也來看過。大家都被雷鋒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作風所感動。

於是,知道“聚寶箱”的人越來越多了,知道雷鋒的人也越來越多了。他被團裏評為“節約標兵”。

同時,軍區還決定派雷鋒到東北各部隊、各學校作報告。很快,各地也都紛紛來請雷鋒去作報告了。

雷鋒的憶苦報告,在空軍機場、海軍艦艇、工廠車間、農村打穀場,到處都講。人們形容雷鋒是一團火,走到哪裏,哪裏就出現令人激動的場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