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鮮豔的紅領巾(1 / 1)

雷鋒始終珍藏著兩件心愛的東西:一條紅領巾,一個大隊長臂章。1960年10月間,他擔任了撫順市建設街小學和本溪路小學少先隊組織的校外輔導員。他的工作任務很緊張,但他經常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或者在大風大雨不能出車的時候,跑到學校去,和教師、輔導員和少先隊員們談心。平日裏,他也抓緊一切機會,從報紙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領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記在自己的日記本上,一有工夫就講給孩子們聽。他愛孩子們,孩子們也愛他,把他看成自己最親密的朋友。

雷鋒和孩子們相處久了,發現有些孩子本來很聰明,可因為調皮慣了,自己管不住自己,經常違反紀律,影響了學習。因此他覺得當輔導員,就應該想盡一切辦法,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雷鋒叔叔”這個稱呼,就是在那個時候叫起來的。

當時,陳雅娟是學校少先隊的副大隊長,雷鋒能成為本溪路小學的輔導員,她也起了不小的作用。

1961年8月,陳雅娟是一名五年級的學生,在新建的本溪路小學讀書。一個星期天,陳雅娟和幾個同學到學校對麵的公園去玩,在那裏遇見了幾位解放軍戰士。那時,小學生對解放軍叔叔是非常崇拜的,他們親切地問小朋友們是哪所學校的,不知是誰忽然冒出來一句:“解放軍叔叔,做我們的校外輔導員好不好?”一位解放軍戰士說:“做輔導員我們恐怕不夠資格,你們還是找雷鋒吧。”“可是,雷鋒在哪個部隊我們可不知道啊。”這時,那位解放軍戰士又說了:“雷鋒就在你們學校旁邊的那個部隊。”那時候雷鋒在撫順已是大名鼎鼎。當陳雅娟聽說雷鋒的部隊就在學校旁邊,雷鋒可以給他們當課外輔導員,她高興得一宿沒睡。第二天一早,她就跑到學校向大隊輔導員彙報了這件事,並且親自跑到雷鋒所在的部隊硬是軟磨硬泡地把雷鋒“搶”來了。

當時,雷鋒已經是建設街小學(今雷鋒小學)的校外輔導員,雷鋒在部隊又是班長,工作特別忙。但在陳雅娟他們的誠懇要求下,部隊首長還是答應了讓雷鋒擔任本溪路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回到學校,陳雅娟又找到大隊輔導員,說:“雷鋒叔叔既做學校輔導員,也做我們五年級四中隊的輔導員好不好?”就這樣,雷鋒又成了陳雅娟所在班級的校外輔導員。在校外輔導員的聘請大會上,陳雅娟又非常榮幸地親手給雷鋒叔叔戴上了紅領巾。

1962年大年三十晚上,陳雅娟帶著整個班級的同學到雷鋒所在部隊參加聯歡會。聯歡會結束後,雷鋒送同學們回家。在路上,雷鋒問同學們:“你們長大後都想做什麼呀?”“我要當工程師!”“我要當畫家!”“我想當作家!”大家都爭先恐後地回答。陳雅娟說:“輔導員,部隊要不要女兵啊?要女兵的話,我也想像你一樣去當兵。”

雷鋒說:“我們國家需要工程師,需要作家,但這些畢竟是少數人從事的工作。你們一定要記住,隻要是國家需要,幹什麼都是有出息的。”

“隻要是國家需要,幹什麼都是有出息的。”雷鋒的這句話影響了本溪路小學五年級四中隊的少先隊員們。等他們長大了,會更深切地體會雷鋒:“他平凡,他和我們普通人一樣,過著平凡的日子,做著平凡的事情。他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駕駛員,但卻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他做到了最好。”

現在,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和雷鋒小學,給雷鋒塑像戴紅領巾已經成為一種傳統。微風吹過,紅領巾在雷鋒像胸前拂動,像一團火,像一顆跳動的心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