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佛掌上的“明珠”(1 / 1)

印度是個信奉佛教的國度,古印度人對古代數學的貢獻,猶如印度佛掌上明珠那樣耀眼、令人注目。

在公元前3世紀,印度出現了數的記號。在公元200年到1200年之間,古印度人就知道了數字符號和0符號的應用,這些符號在某些情況下與現在的數字很相似。此後,印度數學引進十進位製的數字和確立數字的位值製,大大簡化了數的運算,並使記數法更加明確。如古巴比倫的小記即可以表示1,也可以表示160,而在印度人那裏,符號1隻能表示1單位,若表示十、百等,須在1的後麵寫上相應個數的0,現代人就是這樣來記數的。

印度人很早就會用負數來表示欠債和反方向運動。他們還接受了無理數概念,在實際計算中把適用於有理數的運算步驟用到無理數中去。他們還解出了一次方程和二次方程。

印度數學在幾何方麵沒有取得大的進展,但對三角學貢獻很多。這是古印度人熱衷於研究天文學的副產品。如在他們計算中已經用了三種三角量:一種相當於現在的正弦,一種相當於餘弦,另一種是正矢,等於1cosa,現在已不采用。他們已經知道三角量之間的某些關係式。如sin2α cos2α=1,cos(90°-α)=sinα等,還利用半角表達式計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