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誠地關心下屬
人人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尤其是來自領導者的理解、同情、尊重、信任和關心,更會使人受到鼓舞和振奮。領導者一個主動的致意、一句親切的寒暄、一次溫暖的慰問,都會使下屬感到領導者對自己的關心,從而達到心理相融。受到下屬歡迎的組織領導,往往能夠給下屬提供工作與生活的諸多便利,如提供理發、修鞋、免費早餐等看起來不起眼的福利,卻極富人情味。還有,定期舉辦各種宴會、聯歡會、生日慶祝會、舞會等,既可以加強下屬之間的聯係,也體現了領導的人文關懷。
綜上所述,領導要發揮好自身的典範作用,以德服人是基本,優秀的領導才能和不折不扣的業績證明是核心,真誠地關心下屬是必不可少的輔助,具備了這些素質,就贏得了下屬的愛戴,從而也樹立了自己的人格力量。
敢於擔當做好表率
我們常常會發現這種滑稽的場麵;某家長下班回家,先喝上一杯酒,然後就躺在那裏欣賞電視節目,自己悠閑自在,卻要求同他一起看電視的孩子去學習或早點睡覺。孩子磨磨蹭蹭不肯行動是正常的,因為父親的行為等於在說讓他隨便玩吧,尤其是經不住誘惑的事是更易效仿的。做家長的如果下班之後,都是在讀書或查閱資料,孩子也會自然變得與以前不同。
不管對自己的兒女也好,還是對下屬也好,都是一個道理。所以,希望部下做到的,自己得首先做出個樣子來,持之以恒的實際行動更甚於多餘的說教。在不聲不響的努力工作過程中,下屬自然會被感化。如果管理者常常遲到,吃完午飯後遲遲不回到辦公室,打起私人電話沒完沒了,不時因喝咖啡而中斷工作,一天到晚眼睛直盯著牆上的掛鍾,那麼,他的部下大概也會成為這樣的人。
俗話說“打鐵先要自身硬”,如果管理者能夠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那麼這種激情和精神就會影響下屬,讓大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形成熱情的工作氛圍。管理者的所作所為,幾乎全部都在部屬的效法之中,並且還會對組織的文化有深刻的影響。管人先管已,如果自己都做不到,又用什麼規矩去約束和管理別人呢?
隋朝時,辛公義因軍功被調任岷州刺史。岷州地區生活落後,人們得了疾病往往不知如何醫治,所以家裏如果有人生病,不管病情如何,全家人都會立即避開他。因此,得了病的人就隻好聽天由命了。作為一州刺史,辛公義對此深感憂慮,他決定改變這種惡俗。
他派人巡視岷州各地,發現患有疾病的人,立即抬到官府,安排在專門設置的地方進行醫治。有時候,正逢暑夏,容易發生瘟疫,抬來的病人會增加到幾百人,府堂的門廊內外都擠滿了。辛公義就親自安置一張床,一天到晚守在病人的中間,忙著護理病人。他還把所得的俸祿都拿來買藥,請醫生給病人治病,還親自勸病人多吃飯、多喝水。直到病人痊愈,他才把病人的親戚朋友召來,並勸告他們說:“生死由命,與看護病人沒有什麼關係。過去你們拋棄了病人,所以病人大多都白白死去。如今,我把病人聚在這裏,和他們一起吃住,如果說會因傳染上疾病而死去,我怎麼現在還安然無恙呢?再說,即使傳染上疾病,也能治愈,何必要害怕得病呢?你們不應該將得病的親人無情地拋棄呀!”
聽了這樣一番訓斥,病人的親戚朋友都深感慚愧,他們向辛公義道謝後,便各自領著親人回家了。從此以後,岷州的百姓都彼此相親相愛,不照料病人的惡俗被完全革除了,全州的百姓都尊敬地稱辛公義為“慈母”。
解放戰爭時期,解放軍用小米加步槍打敗了國民黨的機械化裝備軍隊,原因當然是多方麵的,但有一條是非常值得回味的,那就是在關鍵時刻,解放軍的指戰員總是喊:“同誌們,跟我衝!”而國民黨的總指揮總是喊:“兄弟們,給我衝。”一個是“跟我衝”,一個是“給我衝”,一字之差,結果截然不同。其實,不管何時,身先士卒,以身作則永遠都是真理。
一個領導老是坐在電腦前,不是好領導;領導應該坐在群眾中間,聽取百姓心聲。作為領導,一定要身先士卒,做出榜樣,拿出業績,讓你的下屬向你看齊,沒有辦不到的事,辦不到事的是能力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下打造的業務團隊才能所向無敵。
在嘉慶汽車南站附近,有一個城南洗車場,每天門庭若市。記者來此洗車,看到車輛魚貫出入其間,其中很多車主是遠道趕來的。有人忍不住問道:“你們為什麼舍近求遠來此地洗車?”他們說:“劉師傅夫妻人緣好,車又洗得好嘛!我們的車在他們手裏洗了多年,有感情了。”男的姓劉,女的姓張,都近40歲了。他們帶著一個女兒從蘇北來嘉慶後,夫唱婦隨幹洗車行當已有10年。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名字,因為人們從不問,他們也從不說,隻是整天整月整年帶著笑臉迎候著每一輛車、每一個人。
他們屬宜興洗車行中最早的一家,也是幹得最出色的一家,因為他們洗車最認真,也最能吃苦。他們帶著10多個夥計從太陽剛露臉,到月亮升上天空,一直在洗車場上洗啊、擦啊。夫妻倆一致認為,做任何事都要“身先士卒”,這樣才有說服力。方法和要求他人的原則與方法是相互關聯的,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你必須有決心和毅力,從不斷的努力與日漸豐富的經驗中,鍛煉自己,促使自己更進一步邁向成功的領導者之路。在這些努力的過程中,你的一舉一動都逃脫不了員工的觀察。如果他們內心能這樣想:“這個領導者是足以信賴的,他是值得尊敬的。”那麼你的一切努力都將不會白費。
領導做到身先士卒,應該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做任何一件工作,都能從全局看問題,都能從細節入手,想得周密,做得有條理。其次,要勇挑重擔,不怕困難,勇敢地在重擔和困難麵前鍛煉自己的人格和能力。再次,不追求個人享受,任勞任怨,以身作則。最後,還要能以科學的手段來指導大家開展工作,能以人為本,激勵大家的工作熱情。
領導者要時刻牢記,任何一個組織對於它的管理者來說都是其觀點、力量、信心、憂慮和缺點的一麵準確的鏡子。你必須為你的下屬樹立起一個標準,一個榜樣,任何時候都要走在他們的前麵。
說話算數兌現承諾
世無誠信不寧,國無誠信不穩,業無誠信不旺,家無誠信不和,民無誠信不立,官無誠信不忠。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最重要的道德規範之一。君子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言必信,行必果。這是做人的學問,也是領導者為人處世的學問。領導者示信於人,才能得到賢才,才能贏得人心,才能獲得成功。
有一天,魏文侯跟大夫們飲酒,魏文侯下酒令說:“幹杯不盡的要罰酒。”讓公乘不仁執行。喝到後來大家幹杯時,隻有魏文侯沒有舉杯。公乘不仁便要罰酒。文侯瞪眼看著公乘不仁沒有接酒的意思。侍者說:“不仁不能罰酒,君已醉。”不仁說:“《周書》有言:‘前車之鑒,後車之師’,這是說重蹈覆轍的危險性。為臣的不能改變酒令,為君的也不能改變自己的酒令。今君下的酒令自己不執行,這樣行嗎?”文侯便舉大杯飲酒,並奉公乘不仁做為上客。
有明君必有賢臣,公乘不仁能執行酒令,是因魏文侯認識到言行一致才能取信於人的重要意義。言行一致,知錯必改,這是魏文侯之能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主要原因,這也是值得現代領導者借鑒的。
很多做領導的人有一種老毛病,那就是把自己跟下屬約定的事當作無關緊要,即使失信也不太在乎。更有甚者,對於下屬提出的難題,慣於使用伎倆搪塞過去。久而久之,不但喪失了下屬的信賴,還被認為是個虛偽的人,領導能力大大下降。
誠信對於一位領導者來說至高無上。有了它,他才能夠領導人們到達“承諾之地”;沒有它,他就會在期望的荒漠中徘徊不前。誠信一旦失去,就很難重新獲得。對於任何一位希望有所建樹的領導,要謹小慎微地保護好你的誠信,照顧好它,永遠不要把它丟失。領導守信,核心是對下屬負責。誠信的主要含義是無欺、守諾、踐約,對於領導來說,堅守誠信,在工作中就要做到以下幾點:
慎重給下屬許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