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是很容易產生誤會的,更何況是存在等級差別的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呢?彼此之間更容易產生隔閡。所以,要想避免溝通不暢對管人效果的影響,領導者必須放下身段,營造出自由和諧的交流氣氛,促進組織裏的信息實現順暢交流。
幽默是一種高超的管理藝術
幽默作為一種激勵藝術,在日常的交往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富有幽默藝術的領導、主管周圍,很容易聚集一批為他們效力的員工,員工在與他們的主管共事時,主管的幽默會擺脫許多尷尬情景,使員工保住麵子,並為有你這樣的主管而高興,並為你勤奮工作。
美國曆史上的許多重要人物,如林肯、羅斯福、威爾遜等,都有幽默的好習慣。有一次,林肯與一位朋友邊走邊交談,當他們走至回廊時,一隊早已等候多時、準備接受總統訓話的士兵齊聲歡呼起來,但那位朋友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應退開,這時,一位副官走上前來提醒他退後八步,這位朋友才發現自己的失禮,立即漲紅了臉,但林肯立即微笑著說:“白蘭德先生,你要知道,也許他們還分辨不清誰是總統呢!”就這麼一句簡簡單單的話語,立刻打破了現場的尷尬氣氛。
從管理的角度看,幽默不隻是孩童的把戲,開心的笑臉,它和提高生產效率應該是相輔相成的。競爭的加劇,經濟的動蕩,都會使企業員工麵對著超乎尋常的壓力。對公司而言,如何保持員工的士氣,同時又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和“突破桎梏的思維”,顯得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運用幽默進行管理,管理者往往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據美國針對1160名管理者的調查顯示:77人在員工會議上以講笑話來打破僵局;52人認為幽默有助於其開展業務;50人認為企業應該考慮聘請一名“幽默顧問”來幫助員工放鬆;39人提倡在員工中“開懷大笑”。
一些著名的跨國公司,上至總裁,下到一般部門經理,已經開始將幽默融人到日常的管理活動當中,並把它作為一種嶄新的培訓手段。
幽默的力量還可以融洽人際關係,化解公司的內部矛盾。經濟的衰退使公司不得不麵對裁員問題時,還可以利用幽默化解裁員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風險。美國歐文斯纖維公司曾在新世紀之初解雇了40名員工,考慮到可能由此而引起的種種問題,該公司管理層聘請了專門的幽默顧問,利用兩個月的時間對1600多名員工施行了幽默計劃,在公司內開展了各種幽默活動。結果,沒有出現公司所擔心的聚眾鬧事、陰謀破壞、威脅恫嚇、企圖自殺等可怕後果。
在工作中,我們時常可以看到,有的領導者幽默,做報告時饒有風趣,群眾和下屬們都愛聽;做思想工作時,語言生動,容易入耳入心,群眾和下屬樂於接受;平時和下屬接觸,大家覺得他們可親可愛,願意和他們接近。這樣的領導,必然會贏得群眾的尊重和愛戴,人際關係也會協調得很好,在工作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說到底,幽默是一個人智慧的表現,是修養、學識等方麵才識的結晶。切莫小看有的領導者隨機發揮的三兩句簡短的幽默的話,它蘊含著言者平時勤奮好學、博覽多識、日積月累的心血。
一個領導者隻有平時善於學習、善於觀察、善於積累,不斷充實和豐富自己,才能真正學會幽默的藝術。
營造出自由和諧的交流氣氛
人與人之間是很容易產生誤會的,更何況是存在等級差別的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呢?彼此之間更容易產生隔閡。所以,要想避免溝通不暢對管人效果的影響,你必須營造出自由和諧的交流氣氛,促進組織裏的信息實現順暢交流。
要形成一種非常平等、和諧的自由交流信息的氣氛,管理者必須掌握一定的高效溝通技巧。總結起來,其秘訣有三:
1.信任
要進行順利的溝通,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在企業內建立一種相互信任、和諧溝通的氛圍。管理者應當信任員工,員工也應當信任管理者;員工之間也應當相互信任,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進行融洽的溝通。
著名管理學教授費爾南多 巴托洛梅曾寫了一篇文章,標題是《沒有人完全信任老板,怎麼辦?》。巴托洛梅教授在文章中指出:
(1)對管理者而言,盡早抓住問題是重要的,而找出會使你頭疼的問題的最好方式,是讓你的下屬告訴你。這取決於坦率與信任,但這兩點都有嚴格的內在的局限性。在需要坦率和信任的時候,大部分人傾向於選擇沉默,自我保護,而權力鬥爭也妨礙了坦誠。
(2)管理者必須認真培育信任,應該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增進下屬的信任感。同時要注意對信任培育而言極其關鍵的六個方麵:溝通、支持、尊重、公平、可預期性及勝任工作的能力。
(3)管理者還必須注意麻煩要出現時所顯露出的蛛絲馬跡,比如,信息量減少、士氣低落、模棱兩可的信息、非語言的信號以及外部信號等。必須建立一個以適當地使用、傳播及創造信息為基礎的交流網。
今天再讀這篇文章,對照中國企業的管理實踐,你絲毫感覺不到這已經是十多年前的舊文了。似乎巴托洛梅教授正是為中國目前的企業所寫。
有一天,有幾個在企業工作的朋友坐在一起談論巴托洛梅教授的這篇文章,大家都沒有想到,這個小小的私人討論竟然涉及到由信任問題,生發和拓展到諸如對公司的忠誠,公司與員工彼此的價值判斷,組織結構如集權分權模式,授權,崗位職責劃分,信息的對稱度,上下級的微妙關係,信任忠誠與原則的關係,信任與能力,企業文化與製度等諸多問題。
彼此信任,實際上是一個組織得以成為組織的基礎。這是我們看重這個話題的緣由。而中國目前的經理人正在朝著職業化挺進,在這個進程中,信任顯得更為重要。許許多多企業和經理人之間的糾紛,大都緣自於信任。所以,每時每刻,管理者們都需要自問:我信任他人嗎?我被他人信任嗎?
2.真誠
很多講溝通的書上,都在講“以對方為中心”和“同理心”的概念。很多保險公司更進一步,用NLP來控製溝通的對象,去模仿對方的行為,進而引導對方。
其實,在現實社會中如果你做作,如果你用所謂的“溝通技巧”,有經驗和閱曆的人,會很容易看穿你。要把所謂的溝通技巧與自己融合為一體非常困難,有的時候就像穿一件不合身的西服,怎麼看怎麼別扭。因此,自我修煉比技巧更重要,自我修煉就是修煉一種品質,而不是某些技巧,要從三個方麵來修煉。
(1)培養誠心
有句古話:“誠於內而形於外”,還說:“相由心生。”誠心就是說要有一顆正直、誠實的心。這種誠心,別人是可以從相貌、聲音等外在表現感覺到,無形中可以使得別人更快地接受你,使得溝通更為順暢。做到誠心,別人認可了你,才談得上“以別人為中心”,才使得溝通有一個好的基礎。
(2)誠懇的態度
誠懇是一種態度。你用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別人,別人就會用怎樣的態度來對待你。因此,我們要保持在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環境下都采取誠懇的態度。
要發自內心地,對別人真正感興趣,要有一種觀念:每個人都是我的老師,我都能從別人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在溝通的過程中還要善於找到話題,這些話題可以是新聞、市場變化、天氣,也可以是辦公室環境、身體狀況等。在溝通的時候,還要嚴格自律。我們每個人都是對自己最感興趣,每個人都善於表達自己,想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自己的事情,而不是以對方為中心,這就需要嚴格自律。不要經常打斷別人,做到耐心而專注。所有的這些在別人看來就是誠懇的態度,不加掩飾的誠懇的態度是最好的武器。
(3)誠實的話
誠實是一個說話的原則。但是誠實是有條件的,分情況的,不是在任何時間、場合、麵對任何人都要誠實的,絕對的誠實那就是迂腐了。
我們在和員工溝通的時候,要不斷地修煉自己的品質、誠心,溝通的過程中要以對方為核心,為對方解決問題的態度要誠懇。隻有這樣才能掌握溝通的主動權,達成溝通的目的。
3.平等
在溝通之前,一定要提醒自己拿出平等的態度對待員工。沒有人喜歡和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領導打交道,即便是在路上相逢,他們通常也會繞道走,就像老鼠見了貓。特別是知識型員工,他們具有獨立的思考能力,有自己的價值觀和抱負,他們往往和管理者一樣對很多事情有深刻的認識,甚至在一些方麵要超過他們的上級。他們與管理者的接觸要比工人與管理者的接觸頻繁的多,所以他們往往可以發現管理者的種種不足和弱點,並且不加遮掩地把自己的看法公開交流。明智的管理者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對待他們,把自己擺到與員工相同的位置上,謙虛地接受員工的批評,與員工一起來討論如何改進自己的工作。
學會表達自己,善於傾聽對方
企業與員工的立場難免有不能共通之處,要善用溝通的力量,及時調整雙方利益,才能夠使雙方更好地發展,相互推動。許多企業的溝通隻是單向的,即隻是各級管理者向下傳達命令,下屬隻是象征性地反饋意見,這樣的溝通不僅無助於決策層的監督與管理,久而久之,必然挫傷員工的積極性及歸屬感。所以,單向的溝通必須變為雙向的溝通,雙向溝通的方式有許多種,其中的關鍵是管理者要善於表達自己,傾聽對方。作為一名成功的管理者就是要有這樣的“手腕”。
在走進一家公司之前,所有員工彼此都是毫不相幹的陌生人。大家在一起工作,首先就需要彼此相識,於是,互作自我介紹,在不侵犯私生活的領域內暢談,積極加深彼此的了解。在美國某企業的員工教育中,有一種很有趣的領導能力教育方法。據說這是美國行為科學家皮戈斯教授發明的。
這一教育方法最重要的一條是傾聽。聽部下的話、聽借口、聽煩惱、聽提案等,這些非常重要。如果方便,也不妨和對方相互談談身世、愛好和特長,努力尋找出雙方共同的話題。有個成語叫“誌同道合”,如果雙方在愛好方麵有共同的興趣,那麼交往時就會倍感親切。如果是同鄉同學就更好了,有可能成為一生的至交。為了這些人際關係的溝通得以順利進行,這些個人情報是不可或缺的。
溝通過程中管理者應該以“傾聽”為主旨。即使與員工、上司與部下的關係十分融洽,但要達到彼此袒露心胸、互訴煩惱的程度仍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傾訴煩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別人麵前,如果沒有足夠的信任,是很難收到良好的效果的,搞不好還會產生負麵影響。聽取部下的提案也是傾聽的一種方式,但誰都不可能每次談話都交一個提案,而且要使談話順利進行也不容易,尤其是下屬心存不滿的時候,談話更不容易產生共鳴,如果雙方興趣不同,就缺乏共同的話題,也就沒什麼可聊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