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感動,花開無聲(1 / 2)

童年時,曾經長時間地看著那剛露出地麵的竹筍,奇怪於它的神秘,為它破土的拔節之聲感動;曾經躺在厚厚的鬆針之上,聽著啄木鳥用它的尖嘴叩響山穀的空寂,為那清越的箜篌感動;也曾經佇立在斜風細雨中,看著那隻俊俏的燕子,穿過田野的上空,為那輕捷的背影感動。

我感動於螞蟻的長途跋涉,感動於蟋蟀夜晚的低吟淺唱,甚至,為一隻受傷的蝴蝶奮力扇動著柔嫩的翅翼感動。有時,遊走在空寂的田間地頭,我會感動於那偶爾綻放的小野花,在輕風中搖曳的清麗。

童年時的感動,天真而幼稚,一如山間的小溪,清澈而透明,卻又那麼自然,不事雕琢。

少年時,我曾經靜臥在草地上,讓目光到達那一望無際的空闊,到達那一抹靜謐的或者流動的藍,感動於如洗的澄澈;曾經攥著同學分離的愁緒,揣著那一份淡淡的遙遠的問候和祝福,感動於那純真的友誼;曾經在滂沱的雨中徘徊,盯著老師綻開雨花的臉,感動於她撐開的一把油傘籠罩的溫暖;也曾經在傍晚的炊煙裏,手搖細長的竹鞭,吹著牧歸的口哨,感動於母親倚在門楣的眺望。

春天,在春風裏,我感動於柳條的飄拂;夏天,在如火的驕陽下,我感動於那大樹下的濃陰;秋天,我感動於那清洌的溪水,為那在風中戰栗的楓葉,心中泛起波瀾;在冬天,我感動於那飄灑的潔白,為那在寒冷中的梅花,敞開我的夢想。有時,獨行於夜色的小路,我還會為那一縷如豆的燈火,攤開我的激情。

少年時的感動,多情而纏綿,一如月下的湖泊,靜默而波動,還是那麼天真,深情不減。

長成了青年,遠離故土,奔波於山峰與山峰之間,飛行於花朵與花朵之間,穿行於風雨與風雨之間,旅途勞頓,卻並沒有那種顛沛流離的落拓與酸楚,反而暗暗驚喜於路上的無限風光,驚喜於心中那一份常常泛起的感動,把一些瞬間的剪影或靜默的背景,鐫刻於記憶的地窖。

嶽麓山古人的題聯,回雁峰縹緲的梵唱,黃鶴樓渺茫的回音,赤壁下接天的水光,西子湖漁舟的晚唱,河姆渡先民的稻穗,黃埔軍校如林的步伐,珠江畔林立的大廈,大亞灣如水的椰風,天涯海角那激蕩的海水……我感動於曆史渾厚的沉澱,感動於祖國山河的壯美,我感動於站台上那熱情的相擁婆娑的淚水和揮動的手臂,感動於人海中那一聲驚喜的呼喊,我感動於暮靄裏喚歸的焦急,感動於蒼蒼白發那互挽的手臂……最難忘的是那一次,我在三亞大東海的沙灘上漫步,軟溜溜的沙粒,碧幽幽的海水,湛藍藍的天空,飛飄飄的海鷗,涼爽爽的椰風,笑哈哈的人群,白帆點點,船笛聲聲,我沉醉在這人間仙境,流連於這世外桃源,心靈澄澈,一如水鏡。當我把在沙灘上撿拾到的數碼相機交給那對急匆匆趕來的俄羅斯夫婦,當他們那蹩腳的“謝謝”在海風裏蕩漾,當他們掏出一遝人民幣時,我感動於他們的豪爽大方和真誠,也感動於自己的純淨和無私。在茫茫人海裏,誰沒有過感動呢?可又有誰能像我一樣,為自己感動一次呢?也許年輕的感動有幾分理想和純粹,也許年輕的感動還有些許幼稚和衝動,可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在這種天真的感動中,為過去感動,為現在感動,為他人感動,為自己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