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算又一次統一了,這是好是壞,我們且不去管它。德國人喜的喜憂的憂,卻可從大小報紙上看到一點。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實乃是人間正道,德意誌的曆史尤其如此。康有為一九〇七年寫過《補德國遊記》,頗為讚頌德國一八七一年的統一,序言說德國“三四十年前,小國雜亂,百政不修,猶不齒也;及破法一統後,百度修明,於是大躍為萬國冠。……進化之驟且神,未有若德國者也。”
但是,康有為畢竟不是普通的旅人,他有史家的眼光和哲人的頭腦。透過墨顛卜(馬格德堡)、般(波恩)、佉論(科隆)各處的壯麗繁華,他看到了歐洲百戰紛爭的慘傷代價,也想起了中華千年一統的文明根基。康氏批評國人遊歐者“徒觀其大都會,睹文物之殷賑闐溢,宮殿之奇麗閎敞,則震而驚之”,“以為善見之天,妙音之國,極樂之土,金堂玉宇,神仙聖賢也。”於是他特地“循來因河邊數百裏”,去憑吊曆史上的戰爭遺跡,寫了篇《來因觀壘記》,可稱全書翹楚。
一九〇七年一月十四日,康有為從“嘻順公國京”(黑森公國的首府威斯巴登)渡萊茵河,到達冰靳邑(賓根市),“自此夾河皆山,依山皆壘,數百裏相望不盡”。冰靳臨江有座十二世紀古壘(堡),江中石上有“梅牛談壘塔”,山頭上又有座“申暄壘”,據說古時申暄公爵曾把不忠的妻子囚禁在鐵室中活活餓死。前行數裏是規模巨大的“噫倫科路士壘”,“建於第五層最高處,崇階數百級”。接著又記述了沿途許多堡壘,有“壘名士打盧益,言鐵角,喻其堅也”。又有“二壘距數十丈,昔者兄弟二人不和,終日操戈,各築一壘以相拒”。還有“沙立曼(查理大帝)之連士古城,環長百餘丈,垣堞如中國城”。……
康有為寫道:“自嘻順之冰靳至可布錄士(科布倫茨)凡七十啟羅邁當,當中國百八十二裏,連山夾河,壘凡百數。”“壘也者,故侯之宮,而爭戰之場,歐人之白骨所築,赤血所奠而成之者也。……其壘製奇詭,憑山顛而俯絕壁,峻聳入雲,處處斷而續以橋,麵麵壁而隔以城,高下方圓,可通可絕,可降可升,不知幾經戰爭,乃得此式也。歐土之侯,日夕披數十斤之鐵甲,醉則臥地,劫抱民女;醒則出獵,入民間而奪所有;或攻鄰國,而掠其商民;大舉則大劍長槍,以攻其壘。……附壘之村人,即當日依侯之隸民也,日被慘殺,月蒙劫掠。……吾人幸生中國,不知一統之治安者,其緩遊諸國大都,而先循來因河畔,必將愀然於歐民之不幸,而自慶生存於中國之治安也。然禍福無門,得失相召,歐人以競爭致今日之治,乃反有以過我者。然後反複其致治之由,乃遊各大都,鑒而采之,其庶幾真有得於歐遊而不入於迷途者乎!”
《觀壘記》中有七古一首,詩長不能盡錄,摘抄如下:
來因河流滔滔徂,群山環走石氣粗……
來因河流德人命,據險東爭終取勝……
德法千年鐵血多,孰成霸者來因波。
路易十四俾斯麥,後來之英奈爾何。
霸圖大小得失在……江山憑吊夕陽過。
(一九九一年一月)
本文曾以《萊茵河上的感慨》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