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中國人到外國看戲留下的記載,也是一種文化交流史料。可惜出國的人大都隻注意光怪陸離的布景燈光和金發碧眼的半裸洋女,很少介紹戲劇故事情節,以致後人無從知道他看的是什麼戲,史料價值也就小了。
隻有張德彝是難得的例外,《四述奇 · 隨使英俄記》記一八七九年十一月十日在聖彼得堡麻林斯吉戲園:
所演係俄三百年前事:俄被波蘭征服,有一小王子出奔。當波人追覓時,遇一老農名蘇薩年,勒令導往。蘇初不允,繼而慨然諾之,暗令其子急馳告警。蘇引眾兵步行一晝夜,入曠野深林,又值天冷,大雪烈風。眾兵舉刀追問,蘇諒王子必聞信而逃,乃大聲疾呼曰:“王子所居,我亦不知,令領汝等至此,不過少延以令之逸耳。”眾兵怒,殺之。……
——這是著名的俄羅斯歌劇《伊凡 · 蘇薩寧》。
尚未刊行的《五述奇 · 隨使德國記》稿本所記在倫敦觀劇,詳敘故事情節者尤多,一八八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在維多利亞戲園:
所演係英國六七富紳一日閑談,謂不知至少若幹日可得周遊四大洲,有謂須百日者,有謂須三個月者,惟某甲謂隻八十日足矣。於是互相約定,果能往返八十日,則贏金鎊十萬,甲遂於某日率一仆偕一自備資斧之美國人某乙於辰初起程。
接著曆演在印度救出火焚殉葬的王妃,在美洲遭“麵塗五彩,頂豎鳥翎”野人的襲擊,在立文浦(利物浦)海口外鍋爐爆裂船沉獲救等艱險,某甲終於在第八十日卯時返抵倫敦。
斯時某丙在家謂眾曰:“甲乙一去,至今八十日矣,論時僅剩一點鍾,恐未必能來也。”正言間,鍾鳴七下,當鳴至第三下時,甲忽突入。丙曰:“汝來何時如是之洽耶?”甲曰:“吾早到矣,因見手套不新,另買一副,故延遲一點鍾耳。”於是丙輸十萬金磅,而甲成巨富焉。
——這是根據凡爾納的著名作品《八十日環遊地球》編成的劇本。
一八九〇年一月二十四日公請星使(洪鈞)及金楷理(C. T. Kreyer)在柏林戲園觀劇:
國王被弟毒死,弟乃報後稱王,當時後子哈米蕾年幼,未知伊父身故之由也。及其長成,一夜出遊,遇鬼於途,即其父之魂靈,向伊訴其當日如何遇害。哈聞之大怒,急思代父報仇,究不知其事確否,乃在王前獻戲,令優伶照伊父所言者演試,暨演至王弟毒兄時,王與後皆戰栗驚走。
之後王子誤殺禮官,禮官之女成瘋,禮官子遂與王子決鬥,王乃設下毒劍毒酒,必欲置王子於死。結果:
二人比劍,先禮官之子被刺,王即舉毒酒一杯,賀哈之能,哈辭未飲。既而再比,哈亦被刺……彼此奪劍,哈得毒劍,禮官之子亦被刺且重,即時跌倒。又王後因渴,誤飲毒酒,墜地而斃,七孔流血。因此哈明其情,乃推其叔仰臥,勒飲毒酒,飲畢即崩,哈亦跌死。
——這是大名垂宇宙的《哈姆雷特》,此節文字恐怕也是近代中國人看莎士比亞名劇後最早所作的介紹。
同年二月三日金楷理請星使及張德彝等人在朔斯皮拉戲園觀劇:
所演係瑞士國將改民主之前,有某省總督,為人暴虐,民多不服,多結黨欲叛。有某甲善射,百步之外,星點能中。一日甲將持弓箭入黨,告其妻以打獵,甲之子年十三歲,亦隨往。其省城中某處立有高杆,上置總督帽,下有兵卒看守,凡人過者,皆須脫帽,以示恭敬,否則執以治罪,甲因過未免冠被執……總督謂:“知爾善射,今賜汝一橘,令爾子立於百步外,置其頭上,射之中則赦爾自主自由,否當殺之。”……甲乃跪天禱告,既而箭發中橘,官民見之,齊聲稱賀。搜其身,另得一箭。問:“爾此箭何用?”甲雲:“若傷吾子,備此以射汝者。”……
——這是偉大作家席勒的劇作《威廉 · 退爾》。
張德彝並沒有多少思想和文采,他的唯一長處隻是記得多,記得細。因此他八次出國所留下的八部《述奇》,比許多有思想、有文才的人所作的遊記更有價值。這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將會被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和承認。
(一九九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