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書店陸國強君寄贈影印《宋人小說》,收有孔平仲撰《珩璜新論》一卷,雜敘史事,參以議論,而見解明達,故亦可喜。如謂玄宗納楊妃“與新台之惡何異”,實在比現代青年讚美“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時的“愛情”更近人道。當然最深刻的還是散宜生詩,“少女玩過又賜死,居然多情聖天子”,今人識見畢竟未必都不如古人也。
長沙夏天不能寫硬性文字,因思編一卷課孫草(我早戀早婚早育,外孫女已進中學),即是從古今各體文章中選擇可供習作的百字文(不是千字文)若幹篇,讓她知道文章也是可以寫得短的。《珩璜新論》中就有可選者,如:
宰相,人所欲也。漢武帝時屢誅宰相,公孫賀泣涕不肯拜,以前有死也;既拜後,果族滅。死,人所惡也。唐武後殺害李宗,許王素節追至都,道聞遭喪哭者,謂左右曰,“病死何可得,而須哭哉”,以前有非命也;至龍門驛,被縊焉。
今譯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但為兒孫作馬牛,也就顧不得許多了,姑試譯如下:
宰相,是人人都想當的。漢武帝連殺幾位宰相以後,再叫公孫賀當宰相,公孫賀卻哭著不肯幹,因為他想起了前幾位的結果。後來被迫當上宰相的他,終於被滿門抄斬了。
病死,是人人都害怕的。武則天大殺李姓宗室,許王李素節被挾持入京,路上聽到辦喪事人家的哭聲,卻對身邊的人說,“能夠病死是多麼幸運,還用得著哭嗎”,因為他看到了不少王孫死於非命。結果走到龍門驛,他就被活活勒死了。
古人把曆史比作一麵鏡子,這應該說是一麵孽鏡,因為它能照出我們的前世和來世。二十五史據說已經成了暢銷書,結婚的新房中擺上一部,可以裝點新郎新娘的文化麵貌,而且也花不了一張大彩照的錢。孔平仲所述的這些小故事,本來都在《漢書》和《唐書》裏,不過大部頭讀起來比較費力(雖然現在是縮印本,但得用放大鏡卻更麻煩)。不如《宋人小說》,薄薄本子四號字,即使在蜜月中間,或退休以後,或功課之餘,都無妨隨便翻翻。古今中外許多政潮、政爭、政變以及從中反映出來的人性的複雜和單純,暴虐和軟弱,恣睢和無告……都能夠跨越空間和時間,在孽鏡台中和我們打照麵,真比賈天祥正照風月鑒還有趣。
因此,我很想籲請編名言錄、警句集的朋友,於先聖昔賢、太上老君、我佛如來、列宗列祖外,還無妨注意一下各時各地快要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的人,收集一點他們最後留給同類的話。曾參不雲乎,“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若能將其中的名言警句彙為一輯,豈不大有益於世道人心?銷路也一定不會太差的吧。
(一九九一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