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索波恩,一名癡迷運動的15歲少年。喜好運動的他,雖然技術算不上熟練、精湛,但那股對運動的激情和熱情,決不遜色於任何人。
在開基納爾湖上,白天常有野鴿飛過,因為野鴿或者在枯死的大樹樹枝上停留,或者在林中空地上停留,所以形成了十分壯觀的場景。當野鴿飛來時,索波恩總是喜歡扛著獵槍蹲守,這一蹲就是幾個小時。索波恩雖然在這上麵花費了大量時間,但依舊一無所獲。
可以說,老式獵槍對野鴿是沒有任何威脅的,因為它們似乎知道獵槍的射程,所以當索波恩靠近時,它們就會馬上飛走。但索波恩並沒有就此罷休。在一片矮樹叢中,有一群小野鴿正在那裏盤旋。索波恩來到矮樹叢旁的一個小木屋內,找到一個有利的位置就蹲守起來。他看到屋外一隻小野鴿在獵槍的射程範圍之內,就用心瞄準,然後果斷開槍了。隻聽得槍聲在叢林中響起,野鴿應聲倒下,索波恩很是興奮,於是就馬上向著那隻倒下的野鴿衝過去,然而,此時卻有另一個人搶在索波恩前麵,將野鴿撿了起來,那是一個高個子的小夥子,名叫柯尼。
“哎?那是我的野鴿!”
柯尼看了下,說:“怎麼是你的野鴿?這是我的,是我用來福槍打下來的。”
於是,他們開始檢查那隻野鴿。經過檢查,他們發現那隻野鴿身上有兩顆子彈,原來這隻野鴿是被兩人同時打到的。看著這麼巧合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兩人都有些惋惜。原來,在這樣的邊遠林區,糧食彈藥都是極其寶貴的東西,現在居然在一隻野鴿上花費了兩顆子彈,是極其浪費的事情。
柯尼身材魁梧,身高將近2米,是典型的愛爾蘭裔加拿大人,即便因長居邊遠地區,沒什麼社會經驗,但卻很好地繼承了愛爾蘭血統中的直率和機智。柯尼向著小木屋走去,雖然屋子裏的家居簡樸,但卻留給大家很多歡樂和笑聲。
作為家中的長子,柯尼是自己選擇居住在芬邦克森林的,家族其餘的人都住在彼得賽,位於森林以南四十多千米的地方。柯尼有信心能在芬邦克森林中建起屬於自己的家園,而他兩個已成人的妹妹,瑪爾加和盧則,也願意跟隨柯尼一起住在森林中,並在家務勞作上幫助柯尼。瑪爾加是個可靠的姑娘,她和聰明機靈的盧則不一樣,她給人一種冷靜、沉著的感覺。在這裏還有一位客人,名叫索波恩·艾爾德,他在大病一場後,因為需要療養而被家人送到這裏來。家人希望森林的空氣和主人的活力能感染他,讓他能更快康複。說起柯尼的家,那是一個全由木頭搭建的房子,屋裏沒有地板,屋頂上布滿了雜草。而小木屋的周圍,將樹叢分成南北兩塊,南邊是一條崎嶇小路,它通向彼得賽,北麵則是通向沉澱著鵝卵石的湖岸。而距離他們最近的鄰居,在很遠的彼岸,離基納爾湖有6000多米的距離。
叢林中的柯尼一家,每天的生活基本是一樣的,柯尼每天都是天一亮就起床,在生火之後叫醒他的兩個妹妹,然後柯尼負責喂馬,妹妹則負責做飯。大約六點鍾,柯尼吃完早餐就外出幹農活,瑪爾加會在中午到湖邊打水做飯,因為她在叢林生活的經驗很豐富,能從水的倒影中準確推算出時間。盧則會將白布懸掛在竿子上,以此作為中午飯的信號。隻要柯尼看到這個信號,他就會放下手中的活,從地裏或者草場上趕回家吃飯。雖然紅黑色的皮膚顯得很有男人味,但這也正好反映出了柯尼在這裏的生活不易。
相反,湖邊、田間都成為索波恩遊玩的場所,對他來說,這些地方都是極具吸引力的。但是一到晚上,索波恩就會在小木屋裏和柯尼他們共聚晚餐。柯尼家的三餐簡單得不得了,除了豬肉、茶、麵包和土豆這幾樣,就很難再找到其他的食物,這也和他們的生活成正比。他們雖然偶爾也會吃到雞蛋,但畢竟小木屋外才喂養了十幾隻母雞。然而野味什麼的,就甚少能吃到,這個要追究起來,還是因為索波恩的打獵技術有限造成的,因為柯尼地裏和田間有忙不完的農活,所以他根本就無暇打獵。
02
森林裏,有一棵直徑1.2米的大樹已然走到了生命的終點。此前,死神給這棵大樹發出了三個警告:最大的一棵椴樹就是它,孩子們已然茁壯成長,軀幹變成枯木。寒風將這棵椴樹劈成兩半,而中間的樹洞,應該就是其心髒的位置。此時,這個樹洞成為了山貓媽媽和它的孩子最適合的住所,能為其遮風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