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鳥鳴心中(11)(1 / 3)

孩子,你還小,還沒有正式步入社會,哪裏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的道理,那麼就由我們這些師長為你製造一些磨難吧!孩子,我希望虛榮、絕望、懦弱等這些最肮髒的品質離你越遠越好。孩子,我必須拿起批評的剪刀了,剪去阻礙你成長的枝條,還你一個亭亭玉立的身姿。我謹慎地使用我的剪刀,猶如一個窮人使用他最後的金錢。孩子,這些道理也許太深奧,你一時理解不透,也許有一天,你為人師為人母時就會明白了。可現在,我必須拿起批評的剪刀了。

太少與太多

◎文/舒虹

其實,我們痛苦,不是因為獲得太少,而是擁有太多。

晚上在家裏看電視,正看得津津有味,突然停了電。我起身去找蠟燭,才走幾步就踢翻了椅子,接著“啪”的一聲,杯子被碰掉在地上,我摸索著又走了幾步,頭一下撞在門框上。黑暗中,我無所適從。這時,想起盲人,盲人就是這樣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閉上眼睛想,如果自己是盲人,生活該是什麼樣子?簡直不敢想象。一會兒,來電了,覺得屋子裏格外明亮,對所有的物品竟然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覺。忽然覺得自己是多麼幸福,因為有一雙看得見這個世界的眼睛。

記得小時候在鄉下,有個篾匠,隻有一條腿,每天拄著拐杖走鄉串村地找活兒幹,碰上誰家編一簸箕背簍什麼的,就在這家幹上個三五天,他幹活兒時,總是邊幹邊唱歌,有人搭話,他就聊幾句,沒人就自言自語。你看你,這裏又搞錯了。哎喲喲,老了老了,不行了。他總是很快活的樣子。我們這些孩子常常圍著他看,他就不時地抬頭扮個鬼臉,逗得我們哈哈大笑。有些淘氣的孩子,趁他不留神拿走了拐杖,他就唬著臉說,趕快給我拿來,看我編個籠子把你們關起來,送去喂野豬。還真嚇著了他們,乖乖地就給送回來了。然後他摸摸他們的頭,嘿嘿笑著繼續幹活兒。幹累了,歇空時,他還會拄著拐杖一踮一踮地和我們跳房子。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有時在背後猛推一把,他控製不住摔倒了,抓起拐杖亂打一氣。嘴裏不停地罵著,打死你們這些小畜生,但並沒有真的打著我們。然後爬起來,拍拍手說,不玩了,又繼續幹活兒去了。邊幹邊唱歌,像個老頑童。

他的生活狀態,其實是很令人同情的。年輕時因為殘疾,沒能娶到媳婦,就一個人孤單地過著。有人問他為什麼總是這麼快活。他就嘿嘿笑著說,人嘛,沒得平路。比起對麵山上的老劉頭,我還有一條腿能走,沒病沒痛的,一頓能吃兩三碗,憑手藝還能掙幾個酒錢。人啊,活個知足。他就這麼快活著。

晚年的林語堂在香港,有一次聖誕節前夕和女兒去商場購物。坐在輪椅上,他看見商場裏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在麵前來來往往,看見琳琅滿目的節日飾品裝點著這個美麗的世界,突然,他失聲痛哭起來。因為他明白自己將不久於人世,而生活又是多麼美好啊!而他又是多麼眷戀這個世界呀!或許人到了生命的盡頭會生出對生命的特別渴求,這是正享受著生命的人無法體驗得到的。去年,我生病住院,躺在病床上,吃喝拉撒都要靠別人照顧。這時,生活中那些不經意的點點滴滴湧上心頭,和朋友一起談笑,在街上大步流星,這些平平常常的事情都變成了一種奢望。病重的那幾天,覺得生命就像漫漫黑夜裏荒原上的一縷光亮,遙遠而飄渺。當時隻有一個念頭,就是拚命去拽住那一縷光亮要活下去。對生活的要求降到了最低點,對自己說什麼都不想要了,隻要活著,活著。

我們擁有生命和健康的時候,常常熟視無睹,總是抱怨這也不順心,那也不如意。其實,我們痛苦,不是因為獲得太少,而是擁有太多。正如對糖的感覺,隻吃一點點,覺得很甜,但吃得多了,就不覺得有多甜了。所以,當你對生活不滿意時,請把眼睛閉上一會兒,摸索著走幾步。或許會摔倒,或許會碰壞東西,沒關係,當你再睜開眼睛時,會覺得自己其實很幸福。

包子的秘訣

◎文/郭建華

簡單認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成功秘訣。

陳世初像大多數的外地來京農民一樣,由於條件所限,隻能從最低的小本生意開始他的生活:賣包子。鄉下人不會別的,難道還不會弄兩張桌子,支個煤氣罐,煮一鍋粥,再拌兩盤鹹菜,或是再蒸幾個包子嗎?

因此,在城市,到處都能見到像陳世初這樣賣包子賣粥的外地人。隻是,大多數外地人,並不甘心永遠地賣包子。賣包子隻是跨進城市的第一步。

在一份外地農民進京的生活調查中表明,從做早餐起家的人數占到了他們初期人數中的30%以上。所以,做早點,對外地進城的農民來說,大多隻是一個過渡。他們的心思更多地是盤算著更能賺錢的行當,而絕不是一心一意地賣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