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定下來之後,接下來是選擇求生的對象。兩個兒子認為,應該向銀行家金·奧尼爾求助,因為他一直把波德默家族視為他的恩人。在不同的場合,他也曾多次表示,如果有什麼需要幫助的,盡管找他。
波德默家族擁有潘沙森林的采伐權,在歐洲是數得著的木材供應商。金·奧尼爾是一家銀行的小股東,他是在波德默家族的資助下發家的。四十年來,為了支持他打敗競爭對手,波德默家族的錢,從來都沒有存人其他的銀行,就是到1942年,他的銀行裏還存有波德默家族的五十四萬馬克。現在,波德默家族遭到了滅頂之災,向他求助,他怎會袖手旁觀?六十八歲的老人卻不是這種意見,他認為應該向拉爾夫·本內特求助,他是一位木材商人,波德默家族的人是跟他打工起家的,後來是經過他的資助,波德默才有了今天的家業。現在雖然很少往來,但心理上從沒斷絕過感激和思念。最後,老人說,你們還是去求助拉爾夫·本內特先生吧!雖然我們欠他的很多。
第二天一早,兩個兒子出發了。在路上,二兒子說,我們不能去本內特先生那兒,上次我見他時,他還提那七百噸木材的事。要去,你去吧!我要去求奧尼爾。最後,二兒子去了銀行家那兒,大兒子去了木材商的家。
1948年7月,一個叫艾森·波德默的人,從日本輾轉回到德國,去尋找他的家人,最後一無所獲。後來,他從納粹檔案中查到這麼一項記錄:銀行家金·奧尼爾來電,家中闖入一年輕男子,疑是猶太人。一年後,他又於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死亡檔案中,查到他父親、母親、妻子、弟媳及六個孩子的名字,他們是在他和弟弟分手後第四天被捕的。1950年1月,艾森·波德默定居美國;2003年12月4日去世,終年83歲,留下一部回憶錄、兩個兒子、三個女兒和九個孫子、孫女。他留下的一本回憶錄主要講述他在木材商本內特的幫助之下,怎樣偷渡日本,保全性命的。
該書的封麵上寫著:獻給父親賈迪·波德默先生!封底寫著:許多人認為,要贏得他人的忠誠,最好的辦法是給其恩惠。其實,這是對人性的誤讀,在現實中真正對你忠誠的,都是曾經給過你恩惠的人。
選擇你喜歡的
◎文/潘炫
人生中有一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唯一答案,有時,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比選擇對的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喝彩。
朋友給我講了他的一次很有趣的經曆。
中專剛畢業的朋友在一家服裝店跑業務。一次,他想去市進出口大廈一家專搞西歐工作服出口業務的公司碰碰運氣。
進了公司的大門,很多人在等電梯。他想也沒想就開始爬樓梯。雖然那家公司在七層,但他仍一如既往地保持著爬樓梯的習慣,因為他喜歡——爬樓梯可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讓人感覺精力充沛。他總是用這種笨笨的方式來給自己加油。
敲開經理辦公室的門後,一切順利得讓他不敢相信。
這家公司手頭剛好有一批工作服的業務,還沒有合適的合作夥伴,朋友的工廠又是有著多年加工世界各國工作服經驗的老牌工廠,兩家一拍即合。就在朋友打算離開時,又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他也是一家服裝廠的業務員,經理告訴他這項業務已經委托給朋友的公司了。最後那個年輕人隻得悻悻地和朋友一道離開了經理辦公室。年輕人在電梯口等電梯,朋友邁著輕快的步子要下樓。那個年輕人喊住朋友,告訴他,自己在樓下等電梯時看見朋友上樓,並說他失敗在等電梯這件小事上,同時又奇怪地問:“你現在拉到訂單了,為什麼還要費勁走樓梯呢?”朋友說:“我隻是喜歡,你並不是輸在等電梯這點小事上。”朋友告訴我,“有時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才會精力充沛地應戰。”
中央電視台的“開心辭典”現場,一位年輕的大學生正機智敏捷地回答著主持人王小丫的問題,前兩個問題他回答得很巧妙,順利過關。麵對第三個問題,這個年輕人皺起了眉頭。
問題是這樣的:海豚常會成群跟在遠洋輪船後麵,這是因為什麼?
問題的答案有四個,這位年輕人猶豫片刻,搖搖頭,然後說,我就猜一個吧,反正可能是錯,幹脆就選一個“自己喜歡的答案”。於是他選了“海豚是想跟船員嬉戲”這一條。
這時王小丫的表情由惋惜轉為欣慰,說:“你回答錯了,但我要謝謝你這個有人情味的選擇。”人生中有一些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唯一答案,有時,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比選擇對的更容易贏得別人的喝彩。
會漂的石頭
◎文/羅克
沒有人為你等待,沒有機會為你停留,隻有與時間賽跑,才有可能會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