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的力量
◎文/劉沙
沒有人知道他,他的世界裏隻有他和水筆。
一個白癡孩子,每個人見了他都會煩,包括他的父母。他整天整天哭鬧,並且作出嚇人的模樣,整個身體不停地扭動,沒有人能夠讓他停止下來。父母必須24小時照顧他,否則他會破壞家裏的一切。他每天隻睡三個小時,而且在這三個小時裏,還會突然醒來。他的父親幾次想把他送到社會福利院,就是無法下定決心。
孩子6歲的時候,還說不好一句話,連背誦一個單詞都十分困難。而且他開始不願見生人。醫生診斷後告訴他父母:可憐的孩子,他得了自閉症。
沒有人能教育他,隻得求助於康複中心。於是,父親把他帶到一家兒童教養中心。那裏的老師也無法管教他,他不停地在課堂上發出尖叫,讓其他兒童驚嚇不已。他的手在不斷玩東西,一刻也不休息,連睡覺的時候也在運動。
老師說這樣的孩子沒救了,讓他自生自滅吧。有一天,孩子發現了地上有一支水筆,就用它在地上畫一道線。然後,他不停地玩著這支水筆,不斷在地上畫著線條,沒有人阻止他這麼幹。
第二天起來,他繼續畫。但是,細心的老師發現了他畫的這些線條,驚呼:“天哪,他竟然會畫畫。”
其實,這些線條並不是畫,隻是一個白癡兒童能畫出圓形、方形的線條足以讓人驚訝罷了。
老師再也沒有像往常一樣奪走他手中的東西,而是在地上鋪上白紙,讓他在紙上畫;又給他不同顏色的水筆,讓他嚐試著用它們。
這個白癡就一直抓著他的水筆,除了睡覺之外的時間都在作畫。沒有人知道他,他的世界裏隻有他和水筆。
十年後,他的畫被人拿到了拍賣會上,結果意外地賣出了,而且被許多資深的畫家看好。
他就這樣一舉成名。他的名字叫理查·範輔樂,蘇格蘭人。他的作品在歐洲和北美展出100多次,已賣出1000多幅,每幅的售價是2000美元。
現在許多人在感歎一個白癡竟然能成為畫家,但誰都忽略了這樣一個細節:他眼裏沒有其他的誘惑和幹擾,隻有他的水筆,即使在吃飯的時候也還握著它。這有幾個正常人能做到?
創新往往最簡單
◎文/佚名
相視片刻,不約而同地為清潔工的這一想法叫絕。
人們經常把創新想象得太高深、太神秘、太複雜,並因此阻礙了他們的創新。其實創新甚至是偉大的創新往往卻是最簡單的。
多年前,有一家酒店的電梯不夠用,打算增加一部。於是酒店請來了建築師和工程師研究如何增設新的電梯。專家們一致認為,最好的辦法是每層樓打個大洞,直接安裝新電梯。方案定下來之後,兩位專家坐在酒店前廳麵談工程計劃。他們的談話被一位正在掃地的清潔工聽到了。
清潔工對他們說:“每層樓都打個大洞,肯定會塵土飛揚,弄得亂七八糟。”工程師瞥了清潔工一眼說:“那是難免的。”清潔工又說:“我看,動工時最好把酒店關閉些日子。”工程師說:“那可不行,關閉一段時間,別人還以為酒店倒閉了呢。再說,那也影響收益呀。”“我要是你們,”清潔工不經意地說,“我就會把電梯裝在樓的外麵。”工程師和建築師聽了這話,相視片刻,不約而同地為清潔工的這一想法叫絕。於是,便有了近代建築史上的偉大變革——把電梯裝在樓外。
向上走,向下走
◎文/江北風
人生的道路上,對目標的追求必須要高,但實現目標的心態必須要低。
甲乙兩個大學生要到新華書店去買書。
從學校大門出來,兩位同學發生了分歧:學校處於兩個候車亭之間,且路途差不多。甲要去上邊的候車亭,乙要到下邊的候車亭。
甲說:“向上走,比下一站早上車,意味著少一些競爭,找到座位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乙說:“向下走,與車輛同向,等到車的機會比向上多,邊走邊等,多好。”
甲說:“我寧可少一些上車的機會,也要找個座位享受一番,站著多難受!”
乙說:“年輕人,累點算啥!每向下走一步,就離目的地近一點,實在沒有班車,我可以步行到書店。”
甲說:“怎麼可能沒車?”
乙說:“怎麼不可能?”
兩人爭執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決定各走各的。一會兒,車來了,乙登上車,車上果然沒有座位了,而甲正蹺著二郎腿,用嘲諷的眼光看著乙……
畢業後,甲挖空心思,留在了城裏,鑽進一個各方麵條件很好的企業;乙則回到了自己生長的地方,在一家小企業裏做職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