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外國傳教士巴登偷了北京護國寺的一尊瓷觀音,這瓷觀音是明代雕匠的佳作,是國寶。來京傳藝的景德鎮名雕瓷藝人周小泉,常去護國寺,多次見過那尊瓷觀音,決心要討還國寶。
幾天後,他到教堂訪巴登,拿出一尊瓷觀音給巴登看。巴登拿出自己偷來的瓷觀音一比,竟是一模一樣,便想買下。周小泉說:“你想配成對,隻需付1000兩黃金。”巴登嫌太貴,周小泉趁他倒酒不注意,將真假瓷觀音換了位置,後來,抱起真觀音轉身就走。
巴登在周小泉走後,又仔細欣賞起瓷觀音來,他拿起放大鏡在欣賞瓷雕細部時,發現瓷觀音眼裏刻著“大清周小泉製”六個蠅頭小字,氣得直跺腳。
巴登跑到官府告周小泉偷了他花一千兩黃金買來的瓷觀音,還用錢賄賂了審案的官吏。貪官知道巴登是個大酒鬼,就荒唐地宣布:“兩人比喝酒,誰喝得多,就把真的判給誰。”
比賽那天,周小泉拎著一把大酒壺來了,打滿後,和巴登各喝了十幾碗,一壺酒喝光後,周小泉的徒弟又去灌滿酒。喝了三大壺後,巴登已醉得如爛泥,而周小泉卻麵不改色,貪官隻得把真觀音判給了周小泉,周小泉把它還給了護國寺。
周小泉是個酒徒嗎?不是的。原來,周小泉的那把大酒壺是特製的,有兩層,內層裝酒,外層裝水。壺把上兩個小孔,分別連接著內外層,壺嘴也連著內外層。如果用手按住上麵的小孔,隻能倒出酒來;如果按住下麵的小孔,隻能倒出水來。
實際上,周小泉喝的是水,巴登喝的是酒,貪婪的傳教士又一次敗在聰明的周小泉手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