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廣南承宣布政使司、中南承宣布政使司和東南承宣布政使司之後,這南洋基本是劃入大明朝廷管理範圍之內了,但是,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比如,被俘虜和已投誠的東籲軍、暹羅軍、安南軍和占城軍,其中東籲王朝大軍足有三十餘萬,暹羅軍和安南軍也分別有十餘萬和二十餘萬,如果按以往的作法,這些軍隊要麼就地解散,要麼先押去幹幾年勞役再解散,但是南洋這情況卻不能這麼辦。
這南洋可沒有大明本土那麼安全,周邊還有很多其他國家呢,如果沒有一點兵力防守,人家跑來進攻怎麼辦?
難道還從大明本土調大軍過來守衛南洋各地嗎?
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大明現在留下的精銳之師就那麼多,連京城附近都沒什麼軍隊駐守了,還調大軍來駐守南洋各地,豈不荒唐。
所以,這南洋必須保留一定的兵力以防止周邊各國進犯,而且,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帶著他們去開疆擴土。
張斌考慮了一陣,還是決定保留十五萬常備軍,分別駐守廣南、東南和中南三個承宣布政使司,當然,這常備軍就不能按原來的編製由東籲軍、暹羅軍,又或是安南軍縮減而成了,這樣反而會造成隱患,張斌采取的是混編,也就是從東籲軍、暹羅軍、安南軍和占城軍中選拔出十五萬青壯,混編成廣南軍、東南軍和中南軍分別駐守三個承宣布政使司。
南洋地域的駐防張斌全部交給了遼陽侯盧象升,選拔青壯和混編成軍的事他也全部交給了盧象升,而廣南軍、東南軍和中南軍中千總、把總以上的將領則全部提拔雄軍基層軍官擔任。
這盧象升是緊鑼密鼓的開始整編南洋諸國的軍隊了,而張斌的目光卻投向了南洋承宣布政使司,這會兒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僅有新港和舊港兩府,其他諸如滿加次、渤泥、蘇祿等地域他還根本沒有去管呢,還有呂宋,這會兒還在西班牙手裏呢。
現在,大明要收複呂宋自然是很簡單的事情,張斌隻要率福廣水師艦隊過去,分分鍾都能打的科奎拉舉手投降,但他不能這麼幹,因為西班牙這會兒是大明的盟國。
那麼,怎麼辦呢,整個南洋就留著這麼個地方沒有劃入大明治下,總讓人感覺那麼膈應,而且萬一以後西班牙跟大明翻臉了,這可是個巨大的隱患。
張斌對著地圖仔細研究了半,最後決定,用科羅曼海岸和西班牙換,反正科羅曼海岸是白撿來的,這會兒大明也沒有開發,而西班牙在呂宋也沒有獲得什麼利益,相信他們不會為了這麼點事而拒絕大明,要知道,現在他們能不能翻盤還要看大明的臉色呢。
定下策略之後,張斌便開始率福建水師艦隊,帶著秦軍和福廣軍,沿著南洋諸島巡視了一圈,大明王師所到之處滿加次、渤泥、蘇祿等紛紛臣服,科奎拉也滿口答應勸他們國王陛下跟大明置換呂宋殖民地,南洋承宣布政使司又多了滿加次、渤泥、蘇祿和呂宋四府,至此,整個南洋才算是完全掌控在了大明手中。
南洋初定,大明永興盛世至此緩緩拉開帷幕,這一年,大明的稅賦足足暴增到五千餘萬兩,有了足夠的稅賦支撐,大明開疆擴土的步伐就可以加快了,張斌又將目光投向了西域,隨著鐵路不斷向西延伸,進軍西域很快便提上議事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