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2 / 2)

隆慶二年,朵顏部酋長董狐狸帥蒙古鐵騎三萬入寇,戚繼光令戚家軍以車營抵擋,並親率八千銃騎突襲董狐狸牙帳。

此戰,朵顏三萬鐵騎被全殲,董狐狸侄子董長昂被俘,董狐狸僅以身免。

萬曆三年,長禿率兀良哈鐵騎五萬入寇,戚繼光率戚家軍及火槍騎兵隊出塞包抄,全殲五萬蒙元鐵騎,活捉長禿!

其他戰役戚銀沒有再詳述,總之,自嘉靖三十八年戚家軍成軍到萬曆十一年戚繼光去職,戚家軍擊敗的敵軍總數超過十五萬餘,傷亡比例超過1:00,這不得不是一個奇跡。

但是,像戚繼光這樣戰功赫赫的名將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戚銀痛恨文人正是始於戚繼光後麵所遭受的不公。

萬曆十年,張居正病死,朝中與其對立的朝臣為了翻身,為了奪權,開始拚命抹黑他,就連被他提拔的戚繼光也受到牽連。

萬曆十一年,給事中張鼎思彈劾戚繼光,戚繼光被調往廣東。

萬曆十三年,給事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戚繼光被朝廷罷免官職。

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日,一代名將戚繼光隕落。

不過,戚家軍並沒有隨著戚繼光的損落而沉淪。

萬曆二十年,東瀛關白豐臣秀吉妄圖以朝鮮為跳板進攻大明,他調動軍隊九個軍團共二十萬人渡海入侵朝鮮,一個月便攻陷朝鮮王京,驅逐朝鮮國王李昖,明將李如鬆率領三萬五千餘名遼東軍及三千戚家軍入朝支援。

隨後,雙方在平壤展開大戰。

此戰明軍之勇猛,可謂驚地,泣鬼神。

東瀛大軍炮矢如雨,明軍渾然不懼,勇往直前。

主將李如鬆先是坐騎被炮彈擊中而亡,換了馬又投入戰鬥,而後又不心掉進陷阱,鼻血直流,爬出來又揮軍猛衝。

而遊擊將軍吳惟忠在率戚家軍進攻北部要塞牡丹峰時,胸口不幸被炮彈掃過,重傷不起,猶奮呼督戰,戚家軍在守備戚金的率領下,奮勇爭先,一舉攻克牡丹峰,東瀛大軍最終大敗而逃。

平壤一戰,明軍的勇猛令整個朝鮮半島的東瀛大軍聞風喪膽,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鹹鏡道、開城的東瀛駐軍紛紛放棄城池爭相南逃,一路狂奔全線後撤了四百餘裏。

隨後主將李如鬆率五千鐵騎與四萬東瀛大軍血戰碧蹄館,雙方損失慘重,開始和談,東瀛被迫放棄朝鮮王京,第一次萬曆朝鮮戰爭結束。

萬曆二十五年,豐臣秀吉再次調動軍隊十四萬人入侵朝鮮,總兵麻貴奉兵部尚書邢玠之命率三萬明軍作為前鋒,前往支援,吳惟忠和戚金所率的四千戚家軍亦在其中。

此後曆經稷山大捷、蔚山之戰、鳴梁海戰、露梁海戰,明軍和朝鮮聯軍終於將東瀛大軍徹底趕出朝鮮半島。

最後,便是啟元年的渾河血戰了,此戰是戚家軍唯一一次敗績,也是戚家軍的最後絕唱。

失敗的原因,戚銀已不想多,總之,在渾河血戰中,三千戚家軍與四千白杆兵遭遇三萬多後金鐵騎圍攻,先後擊敗後金正白旗、正黃旗、正紅旗三大主力,殺敵萬餘,最終寡不敵眾,全軍覆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