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好解決,沒錢沒關係啊,很多東西都可以兌換糧食,比如瓷器、比如煤炭、比如木材,這些都可以換糧食,當然,換取糧食的時候這些東西的價格也比福廣沿海要便宜的多,這樣東盛堂又可以多賺一筆。
如果不會燒瓷器,又沒有木材采伐,也挖不到煤也沒關係,還可以織布、繡花、做手工藝品等等,東盛堂可以提供原料,做出來的東西也可以收購,這勞力又比福廣那邊便宜的多,比如織布,甚至跟機器織布都有的一拚。
還有,地裏種不出糧食有的地方可以種出棉花啊,種出來的棉花也可以換糧食啊。
總之,隻要肯想辦法,總能找點東西或者找點事幹來換取糧食,整個西北都可以變成東盛堂的廉價大工廠,依靠恐怖的運力,東盛堂也能賺取驚人的利潤。
張斌站在大沽新港的碼頭上,看著揮汗如雨,搬運糧食的苦力,不由長歎一聲,前麵這些,還隻是他的構想而已,他不掌控朝堂大權,很多計劃就無法實施,沒辦法,崇禎就是不讓他掌權,西北的老百姓也隻能跟他一起等著,等著太子長大繼位了。
那麼,西北的老百姓會坐等太子朱慈烺繼位嗎?
當然不會,因為他們等不起,也等不了,這會兒西北的旱災已經越來越嚴重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已經斷糧很久了,而朝堂之上掌權的薛國觀不但不想辦法救濟災民,還挖空心思欺瞞崇禎,買官賣官,提拔親信,搞得西北五省到處都是貪官汙吏。
這些貪官汙吏哪裏又會管老百姓死活,他們當官就是為了撈錢,好不容易主政地方,自然要想著法子撈錢,在他們不顧一切的橫征暴斂下,老百姓根本就活不下去了,哪裏還能等到太子朱慈烺繼位。
正當張斌在大沽港考察的時候,遠在四川的張獻忠也跑成都城裏考察去了,當然,他和張斌考察的東西不一樣,張斌考察的是大沽新港的建設情況,而他考察的是怎麼拿下成都,把蜀王府給劫了!
這蜀王一係乃是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的後代,洪武十一年封,到這會兒已經曆經了十四代,在成都繁衍了將近二百五十年。
蜀王這一係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會拍當朝皇帝的馬屁,各路藩王貌似都因為有想法而被皇帝收拾過,就他們這一係一直安享榮華,富貴了兩百多年,反正不管誰當皇帝,他們都投其所好,使勁拍,以此來保住自己的封地,保住自己的地位。
為此,他們甚至還博了個賢王的雅號,當然,這個賢是針對皇室正宗也就是曆代皇帝而言,對老百姓,他們同樣是瘋狂兼並土地,瘋狂撈錢,能撈多少就撈多少,這會兒四川有將近七成的良田都在他們手中,這蜀王府之瘋狂有可想而知。
這會兒冰河災早已蔓延到了四川,再加上現任蜀王學了福王朱常洵的,一毛不拔,不但不拿出一點糧食來賑災,還拚命盤剝手下的佃農,不減一絲一毫的租賦,這府之國也被他整成了饑荒之地,饑民流民也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