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戰地(2 / 2)

三處險關,分別是居中的鎮陽關、緊臨烏藤江的斷魂關、大雲西北的幽穀關。

幽穀關地處大雲前線西北,在眾人前方五十裏處便是幽穀關的轄地。關前共有三穀四峰,哪三穀,鬼愁穀、幽冥穀、生死穀,這三穀位於四座山峰的夾壁之中,兩側壁立千仞,飛鳥難越,唯有穀道蜿蜒曲折自大雲山腳直上,最終彙聚在幽穀關前。

這三穀寬不過五百米,縱深卻有二百餘裏,穀道陡峭上行,隻需在兩側山頂伏下大軍,但有西蠻五國進攻,便自山頂將巨石檑木推下,已不知坑殺了多少敵人。目前鎮守幽穀關的卻是趙國的五百萬援軍,領軍元帥廉無忌,在趙國也是赫赫有名的猛將。

鎮陽關位於正中,此關守將乃宇唐名將大元帥唐森、大機楊鎮。

此關下轄四條穀道,分別是鬱秀穀、塗茅穀、堆瀾穀、涵場穀。四條穀道縱深足有三百裏,但是穀道地勢平坦,遠遠不及幽穀關險要。最寬的涵場穀足有四千米寬窄,穀道最窄的鬱秀穀也有一千五百米,足以通行西蠻五國的大型攻城裝備。

目前,整個大雲前線,戰況最慘烈,爭奪最激烈的陣地就在這鎮陽關前。西蠻五國在此聚集過五千萬的兵力,成日裏連番攻打,宇唐則集結了三千五百萬將士死守四道關隘。

按兵法而言,隻有兵力兩倍於對方,進攻方才有獲勝的可能。憑恃四條山穀兩側的險峰,宇唐將士以逸待勞,最多以兩千五百萬兵力便能堅守。

但是,西蠻五國士兵的悍勇卻不能以常理度之,回圖軍士的馬術、多蠻士兵的巨力、幽國士兵的毒術、狄戎士兵百步穿楊的箭術、還有蚩伮驅使的巨獸,都給宇唐士兵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如果以真實的戰力計算,一個西蠻士兵的戰力猶勝於一個半宇唐士兵的戰力,這五千萬西蠻士兵便相當於七千五百萬士兵還多。哪怕宇唐方麵投入了三千五百萬兵力死守,卻仍然節節敗退,無法護得四穀的安全。

慕容狂夫甫一抵達大雲,立即下達死令——兩個月內,徹底拿下鎮陽關!

開戰至今,西蠻每日裏瘋狂進攻。迄今,鬱秀穀已經被敵方突破了八十裏,塗茅穀被突破了一百裏,而地勢最寬闊的涵場穀與堆瀾穀,一個被突破了二百二十裏,一個被突破了二百裏。

四處穀道連日鏖戰,就如血肉絞盤一般,僅僅十餘日時間,宇唐方麵已折損了四百萬將士,而西境五國折損的人手卻無法統計,估計怎麼著也有一千萬人。

一方猛攻不墮,一方咬牙堅守,雙方寸土必爭,毫不誇張的,西蠻占領的每一寸領地,無不被浸染著雙方將士的鮮血。慕容狂夫一聲令下,無數屍體也被拋入穀道的坑塹,和著爛泥填平道路。穀中血腥衝,要不是已近寒冬,屍體一時未曾腐爛,恐怕早就爆大規模的瘟疫。

堆瀾穀與涵場穀各自剩下不足百裏之險,就將徹底失守。到時候大兵壓境,近年來才有所加固的鎮陽關,恐怕也堅持不了多長時間。

斷魂關位於鎮陽關三百裏之南,烏藤江五十裏之北。所謂斷魂,隻因此關及下轄連峽、垂岩二穀險峻之極,雖然縱深隻有一百五十裏,乃兩郡通行的捷徑,但卻路險行艱猶勝幽穀,常人行路尚且免不了墜崖而亡者,故以斷魂得名。

連峽與垂岩二穀最寬處也不足五百米,狹窄處甚至隻有三五十米,正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塹。

此關鎮守之人乃宋國名將6雲飛。其人調兵遣將頗有章法,死死扼守各處險要的地形,慕容狂夫派兵試探了一番,然後便拋下數十萬將士的屍體退出了穀外。

聽罷左登的介紹,眾皆憂心忡忡,盡管已經知道大雲前線的形勢不太好,但卻萬萬沒有想到鎮陽關的戰事居然慘烈如斯。短短十餘日,憑恃為險的堆瀾穀與涵場穀就被突破了三分之二。

眾人都是熟讀兵書的將領,臨上前線之前早已做足了功課,自然知道這兩條穀道的重要。如果二穀有失,鎮陽關也必定無法保全。此關再失,哪怕敵方損失慘重,再無進攻之力,但隻需死死扼守這一咽喉要道,居高臨下憑險而守,靜等增兵,即可北上鷹棲、東迫上穀、南壓南海。

而宇唐方麵既無險可受,兵力也不及對方,戰力更是遠遜,而且還無法預判對方攻擊的方向,卻又如何調兵遣將?滅國之禍不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