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來好笑,納布爾在上次東海海戰中,做過水師的俘虜,不過他很幸運地被釋放,由此,納布爾對華夏有了好感,根本沒有與水師決戰的心思。
在他看來,在遙遠的東方,犧牲部下富貴的生命,打一場根本沒有必要的戰爭,那就是對祖國的犯罪。
而施琅極具特色的對各國商船的擊殺,使得克裏索恩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原本還能為他提供借口和支持的鄭森,在福州戰敗之後,鄭軍被陳勝所部和大西軍三麵合擊,驅趕下海,早已經自保不暇。
結果,在與建興朝和談這個問題上,克裏索恩和納布爾終於難得地有了一次共識。
和談,在突然間來臨了!
當然,這隻是單方麵的。
吳爭這邊,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戰爭的車輪已經啟動,就算吳爭想停,恐怕在短時間內,也停不下來。
……。
但,談還是得談的。
因為沒人想將自己刻畫成一個嗜戰的戰爭販子,至少吳爭不想。
八年北伐功成,人心思安。
但凡戰爭,沒有不死人的。
如果吳爭硬是要打一場,本可以不打的戰爭,哪怕是吳爭登基,恐怕也會遭來反對和詬病。
所以,該談的,還是要談,還要大談,更要讓很多人共同參與的大談。
吳爭這邊組織起三十多人的談判代表,吳爭當仁不讓領銜主談。
番人的代表團,成分相當複雜。
做為聯合艦隊副司令的納布爾,顯然是不可能完全控製這個使團的,如果能把它稱為使團的話。
衛匡國、湯若望,還有吳爭聞其名未見過麵的南懷仁,還有幾個吳爭甚至根本不清楚是否真正存在過的大胡子歐羅巴人,據自我介紹,說是來自教廷的使者。
顯然,這是有備而來,因為遠在萬裏之外的教廷,是不可能想派人來就派人來的,也就是說,這些人是隨著聯合艦隊一起到來的。
那麼,問題顯而易見,教廷並無與吳爭一戰之決心和勇氣。
於是吳爭就更加的心安理得,連腔調都變了。
“……孤素來就是一個倡導和平者……!”
吳爭一本正經地衝著臨時拉來做為翻譯的莫辰博,“告訴他們……本王願意擁抱和平!”
天曉得在場人,隻要能聽得懂的,沒有不低頭竊笑的。
在莫辰博的翻譯後,做為番人使團翻譯的湯若望率先露出了一絲笑意。
隨即他向納布爾等人翻譯了吳爭的意思。
納布爾變得興奮起來,他大聲道:“東方人是仁義的民族……既然我們都有和平的意願,那就讓我們成為夥伴、兄弟,一起賺大把的錢吧……!”
滿滿當當,整殿雙方一百多號人,無不莞爾。
看看,氣氛就是如此融洽和熱烈。
“……退出東藩島吧,親愛的納布爾!”
吳爭淺笑著,說出這句話來,如同說,納布爾,今日留下與孤共進晚餐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