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論在齊州(今山東濟南)時,到郊外打獵,途經一寺院,入廂房稍事歇息。忽然聞到異香撲鼻,像是桃子的香味,不禁暗自稱奇,問寺裏的一個和尚,和尚也是實在人,支支吾吾不會說謊,無奈之下,從經案下取出兩個桃子,獻給史論,桃子大如碗口,鮮美誘人,史論正好也餓了,張嘴大嚼頃刻下肚,桃核都有雞蛋大小,形狀頗異,就追問和尚:“這桃子不是凡品,告訴我,哪兒來的?”
和尚原本說是鄰近村民施舍的,但史論死活不相信,一再追問。
和尚笑道:“此去十餘裏,有處幽深山穀,生長著幾百株桃樹,鮮美異常,貧僧也是偶然經過那兒,就摘了兩個回來,可惜沒口福,被大人吃了。”
史論兩眼放光:“那你帶我去吧!”
和尚連連擺手:“不行啊,那地方太偏僻了,也沒路可走,中丞大人要去,太辛苦了!”
史論執意要去,和尚無奈,隻得前頭帶路。出寺門往北走,就是一片荊棘叢,披荊斬棘艱難走了五裏地,來到一條小河邊,水流湍急暗漩陡生,令人心悸。
和尚說道:“恐怕大人過不去吧?”
史論笑道:“你這和尚小瞧我,我可不是文弱書生!”
和尚:“那我們遊過去得了!”
史論:“哎呀,我實在不會遊泳啊!要不,大師背著我遊泳渡河吧?”
和尚不禁傻眼,也隻得硬著頭皮答應了。好在和尚水性極好,背著史論都能鳧水,堪稱一絕。
過河登岸,折轉西北方向,又趟過兩條小溪流,爬過一座高山,越過兩道澗水,又沿崎嶇山路走了幾裏地,才來到一處幽穀,雲霧飄渺泉水叮咚怪石嶙峋,非人間景象。有桃樹幾百株,枝幹垂地碩果累累,異香撲鼻令人垂涎三尺。史論和和尚也不客氣,一人吃一個大桃兒,已經飽了。
史論很貪心,解下長袍鋪在地上,就要大肆采摘,和尚趕緊勸止:“大人,萬萬不可啊!此乃靈秀仙境,不能這麼貪心啊!你是朝廷命官,又不是水果販子,摘那麼多幹嘛啊?我聽我們長老說,曾有人來這兒摘桃子,跟你一樣貪心,懷揣五六個大桃兒想回家,結果出去就迷路了,差點沒在山穀裏餓死!”
史論也覺得和尚說得有道理,也就摘下兩個揣懷裏,跟和尚一塊返回寺院。和尚告誡史論千萬不可泄露此事,史論點頭答應。
回到齊州官衙,史論吃了桃子意猶未盡,就想讓那和尚再去跑一趟,再摘幾個解饞。派人去寺院招和尚來說這事兒,不料,那和尚已經坐化了。
源自唐·段成式《酉陽雜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