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話(1 / 1)

大凡一個朝代要變革一個製度,總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爭和磨合,有的變革會成功,如中國古代最有名的商鞅變法,成功改革了土地製度,廢除奴隸製,發展軍隊建設,才形成秦國的強大,國家的統一。但有的變革因為觸犯了貴族利益而失敗,如王安石變法。

南國此次的朝政變革,因為沒有觸犯權臣貴族利益,所以在朝議三天後就開始實施了。

但是玉玲被封太傅職位,側實實在在的觸犯了一些人的利益了,禦旨一下,群臣愕然,反對最凶的是禦史大夫和他手下的一些官員,理由是李玉玲年幼不堪重任,或是彈劾他出身平民,位列三公之首實為國之恥辱。

相國秦大人因為在前一日已經知道皇上的旨意,朝議時必然是擁護皇上的,而他手下的人也是大力支持,太尉大人錢仲看著秦馬兩派人馬吵吵嚷嚷的互不相讓,而皇上端坐王座神色莫測高深,錢仲就不發表意見,他可不想做倒黴的出頭鳥。

其中反對最凶的是禦史大夫中丞右侍郎將為,此人年已六十,是禦史大夫馬元達的心腹,在朝堂上慷慨激昂,麵紅耳赤,到最後竟然以死相諫,頭撞柱子威脅皇上,

李顯勃然大怒,站起身訓斥:“爾等逆臣,大逆不道,竟敢威脅朕,來人,給朕拖出去淩遲處死,”

如此一來,朝堂上一下子安靜了,文武百官噤若寒蟬,馬元達更是麵如死灰,額頭流下冷汗,

李顯環視百官,坐下又道:“各位卿家還有何異議?”

百官經過剛才的當頭棒喝,哪裏還敢在反對,於是玉玲的太傅之職朝議通過,隻是將為成了炮灰。

玉玲自從上任太傅之後,每日清晨便進宮處理朝政,與三公九卿商議最多的就是民生問題,如何提高糧食產量,減免稅費,修築道路橋梁,促進商貿流通,使百姓休養生息,增加人口數量。

而與李顯和李昭商議的國事卻不同,他著重提出要加強國防建設,增加防衛軍隊,軍隊配置統一的頂級冷兵器和助攻輔助武器。

李顯聽了玉玲的提議沉疑了片刻:“太傅是想攻打別國嗎?”

“皇上,即使不攻打別國,提高吾國的軍備力量是有備無患。現如今是因為天災使得各國無力再起紛爭,一旦各國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國力大勝,吾南國危矣。”

“太傅言之有理啊,”李顯手撫頜下的胡須,微點頭,“隻是此事不宜操之過急。”

“臣以為此事宜徐徐圖之,不讓別國發現苗頭,首先吾國可以用一部分糧食換趙國的優質鐵礦和煤炭,煉製武器,再用糧食換晉國的駿馬組建騎兵部隊。”

“如此,國內的糧草有點緊張了。”李昭提出意見,

“皇上、太子殿下,臣名下的農莊有高產的糧食作物,可以在南國全國推廣,隻是此作物種子必須嚴控,絕對不能流出國境,”

“哦,竟有此農作物?”李顯顯然對新的糧食品種有濃厚的興趣,

李昭因為已經在玉玲的農莊中看到過,所以就不奇怪了,

“皇上如果有興趣,臣明日進獻給皇上品嚐。此物種一旦在全國推種,五年內邊境關口一定要嚴格把關,五年時間,吾國必定糧草充足兵強馬壯,一旦開戰,吾南國誓先發製人。”玉玲的語氣有著無比的自信和信心。

這種情緒感染了李顯和李昭,如今七國的膠著狀態不可能長期存在下去,隻要有一國國力強盛駕臨與其他六國之上,這種局勢就會打破,現在隻看是哪個國家發展的快而已。

君臣三人商議過後分散,玉玲回府,她不光是要處理朝政,家裏還有一大攤是要管,雖然有冷叔相助,但是大事是要她親自處理的。

李昭回東宮,召集手下處理新農作物的推廣事物,這件事也是不能著急,隻能循序漸進,先從自己和皇家宗親的農莊開始種植。

李顯在與玉玲商議後,心裏充滿激情,這種激情隻在他剛登基這幾年才擁有,後來漸漸的消磨隻到消失,怎會消失呢,李顯得眉頭皺起深深的紋路。

想到剛登基是自己也是豪情萬丈,想把南國治理成七國中的強國,但是一年年歲月的蹉跎,當初的豪情隻剩下現在惆悵的歎息,是因為南國本身的底子薄,還是因為朝廷內部權力派係的內耗傾軋呢。

現在他無比慶幸,有李玉玲此人相助,自己畢生的心願能夠實現。封李玉玲為太傅果然是對的。

2014年終盤點,開啟榮譽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