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大雪紛飛(1 / 2)

大唐乾符二年,賊寇四起,民生凋敝。

黃河之水浩浩蕩蕩,在廣袤的中原大地上橫亙無際,從碭山縣的午溝村畔流過,轉而東流入海。整個午溝村沒有幾處像樣的院落,隨眼看去便是土牆殘瓦。

臘月寒冬裏,一日冷過一日。這一日夜裏刮了半北風後,便下起雪來。第二日雪下得更大,銀絮漫飄揚,四下裏皆是白茫茫的一片,就連黃河上也結了冰。窮苦百姓家平日裏還能打獵捕魚,好貼補些家用。這樣的氣,隻怕是連果腹也難。

劉老夫子在這午溝村已經居住了多年,他見到這滿紛飛的大雪,古板的臉上竟現出幾分喜意。劉老夫子撚著胡須,吟道:“欲兆豐年,須教趁臘前;南枝初破萼,風味渾如昨。快與瀉銀瓶,寒醅醉易醒。”

他隻盼這瑞雪是個吉祥的兆頭,保佑來年風調雨順,家中雇下的兩名長工不再偷懶耍滑,祖上傳下的幾畝薄地能有個好收成。若不然,家裏這點存糧恐是挨不到明年冬。

劉老夫子姓劉名崇,乃是本地一鄉紳。若不是這幾年兵荒馬亂,生活捉襟見肘,他平日裏倒也喜歡多行善事。劉崇膝下有一兒,如今已經十二歲,卻不甚得他歡喜。劉崇嫌此兒過於憨直,將來難以繼承家業,於他取名一個“駑”字。

駑,劣馬之義。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這是出自荀子《勸學》中的名句,意為千裏馬一跳也不過十步遠,劣馬走十也能到達千裏之外的地方。劉崇借此希望此兒能夠多讀詩書,增長學問,一改娘胎裏帶出來的呆滯習氣。

除了劉駑之外,劉崇另收有一學生,名叫朱旬,乃是本村富戶朱家的長子。朱員外家裏雖是錢財廣有,祖上卻沒有出過讀書人,因此將朱旬送到劉崇膝下,隻盼能陶冶些書香情操。這朱旬在劉崇門下治學已有十餘年,為人聰明伶俐,敏思而機警,不僅詩書爛熟於胸,其德行也頗得劉崇看重。

劉崇每每看著自己不成材的兒子,再與一旁溫文爾雅的朱旬相比較,不免哀聲歎氣。眼前雪景曼妙,劉崇心中詩意正濃,便讓渾家傅氏治了幾樣菜,以便助興賞雪。劉崇招呼著學生朱旬一起坐下,又向自己兒子劉駑沒好氣地瞪了一眼。劉駑見狀便揀在桌子下,默默地整衣坐下。

劉崇對兒子這種打斷棍子都哼不出一聲屁的性格很是懊惱,若是在平日裏不免出口責罵。隻是今日他心情頗好,兼之有意要考考兩名孩童平日裏所學,便道:“眼前這大雪下得甚緊,你二人以此為題,各自賦詩一給老夫聽聽。旬兒,你先來!”

朱旬不緊不慢,望著眼前雪景,沉吟片刻後道:“瑞雪滿京都,宮殿盡銀闕。常對素遙望,是江梅時節。”整篇詞章華麗曼妙,連劉崇也自歎弗如。想來若是太平時節,此兒定能科舉及第,將來做個大官兒衣錦還鄉也並非難事。

朱旬吟詩時,劉崇間或用眼角的餘光去掃自己不成氣的兒子劉駑,卻見這孩子不僅自己學問做得差,還少了學習之意。朱旬的詩做得這般好,劉駑卻在旁邊一直呆,估計朱旬的這些好詞句,他卻是一句也未往心裏去。劉崇心中微慍,卻又不願就此作,便拍醒劉駑,讓他也學著朱旬的樣子作一詩來。

劉駑低著頭想了許久,之後抬起頭來,滿麵羞慚,道:“爹爹,我看著這雪下得如此大,寒地凍的。窮人們衣不蔽體,不僅要忍受寒冷,吃食也沒了著落。我們幾個在這坐著賞雪作樂,還不如把這幾碟菜給長工們家裏送去分食了呢。”

劉崇聽後老大不高興,隻道兒子在為自己作不出詩找理由,責備道:“窮苦百姓的吃穿衣食,那是子家的事情,卻不是我們能管的。你隻要做好學問,那便對得起自己,對得起我,對得起列祖列宗了!”

劉崇越越生氣,朱旬見狀笑著勸道:“駑弟也並非什麼都不學,他將太史公的《史記》就學得很好,尤其喜歡讀其中的遊俠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