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 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1 / 1)

我們常說,生命是偉大的。就是一株草,也清晰地明白,向陽地活著,才能活出敢性。

有時候,生命又是那麼的卑微,讓我們神情恍惚,措手不及。走路的時候,不明不白,一隻強悍的螞蟻便轟然倒下,血流成河。夜晚最安靜的時候,還來不及閉上眼睛幻想星空,一顆明亮的星辰瞬息墜落了,留下的是大把大把的寂寞從兩千米的上空不斷地逼向整座充滿腐爛氣息的城市。大千世界,變化莫測,失去的,他終究成為了身後的風景,永遠地遠去了,留給我們的是一片華麗的蒼白,無聲的歎息,美好抑或殘缺的回憶。

既然生活從不給人生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何不趁年輕,留住那些溫暖的時光,為我們所愛的人,也為我們自己好好地活著,你說,我們是不是很幸福呢!

買不起車了,我們徒步走去,照樣能走到看得最遠的地方;住不起樓房了,我們住草屋,隻要有愛,一切都會顯得很溫馨;金錢沒有了,我們還有雙手,隻要不怕艱辛,麵包與牛奶,無關痛癢。如果一個人的生命遺憾地畫上了句號,那他真的什麼也就沒有了,就連人世間最痛的離別他都沒有資格來享受。

我親眼見過一隻甲殼蟲死亡的過程,掙紮也不過一瞬,四腳朝天,轟然倒下了。眼神都是麻木的,何況冰冷的永遠是無辜的淚水,但是我從未見過一個人求生的痛苦,在麵對死神與人性的時候,隻要人性哪怕有一丁點善良,給他遞一株草,一株救命的稻草,或許他就能從死神那裏重新回到現實世界,現實卻告訴了我們,死神終究還是戰勝了人性的自私,也告訴了我們,人性的自私比死神更可怕,絕望比死亡更痛苦。

假期有幸去社會上體驗生活,雖然我口口聲聲把這次行為稱為“遭賤”,但是我的承認,我從中受益匪淺。在這之前,我想說,我親眼見過現實的殘酷,他把一個英俊的父親逼成了一個伸不起腰的老人,灰白的水泥灰,更是讓他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暖陽中的背影下,他流淌著藏有多少不可言說的辛酸與汗水,或許隻有他知道,或許隻有我看見了。但是,我從來都沒有親眼見過,一個人的生命被現實社會玩笑地畫上了句號。

在一個內陸湖沙灘上,有一個人,不會水性,懷著美好的心情去湖裏玩,二十分鍾後,被台上來的卻是一具冰冷的屍體,不到兩米的水,整整二十分鍾的求生時間,離他不遠處的地方就有一幫人在遊泳,沙灘上還站滿了一種膚色各種姿態的人在圍觀,卻無一人動容,這不得不讓我想起了前幾年,長江大學的三名學生舍身救人而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不遠處的漁船卻挾屍要價,所透出的銅臭氣息令人窒息。難道這就是現存當下的國人心態嗎?讓人不得不為這個國家哀歎的時候又不得不為這個國家的未來有所擔憂。記得有一個學者說,如果一個國家,他的子民沒有一點強烈的民族悲憫情懷,那麼這個民族注定是失敗的。

我們所處的社會就是這樣,我們也不能還回他原來的樣子,但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熱愛生命,相信生活。

二十六歲。多麼可愛的年齡,就這樣離開他的親人,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許這個世界本就不屬於他,我們也隻能祝福他忘記曾在這個世界來過,記得,在天國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或許隻是一時疏忽,但是這一疏忽,足矣瞑千古恨。

周國平先生說過:“我們活在世上,不免要承擔各種責任,小至對於家庭、親戚、朋友,對自己的職務,大至對國家和社會。這種責任多半是應該承擔的。不過我們不要忘記,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項肯本的任務,便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海倫凱勒說:“上帝為你關閉了一扇門,就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每個人的出生是公平的,死亡也是公平的。生命隻有一次,別人不能代替自己再活一次,自己也不能改變生死輪回這個循環規則。

我們不能要求別人,因為別人永遠不可能成為自己,我們隻能強烈地要求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才能活出敢性,活出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