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中。 Ww WCOM
眾臣從黑吵到亮,從風雨大作吵到雲收雨霽。
最終,昌平皇帝也隻下令先派了兩隊人前往應府那邊查探實情。
然而就這兩隊人,都是眾臣推讓了又推讓,博弈了又博弈,才勉強選出來的。
畢竟瘟疫的消息傳得這樣凶,誰都知道,那邊是恐怖的死地,京城裏這些養尊處優的官員們,又能有幾個真能有那大無畏的精神,甘願赴險?
皇帝先前就暈過一回,是周局判來了以後,又施針又喂藥,才勉強將他救醒。
如今隻見滿堂文武,竟個個膽如鼠,孰無擔當,隻氣得好險沒再暈過去一回。
當然,這其實也是皇帝吹毛求疵了。站在他的立場上,自然希望自己的臣子個個都是大丈夫,有真氣魄。可是站在眾臣的立場上,他們愛惜自己的生命,又何錯之有?
到底是崔錚先站出來,親自請命要為治疫打前陣,激得眾臣連連反對,才終於鬧出個結果。
畢竟崔錚身份不同,他是尚書左仆射,一國宰相,百官之。這種查探瘟疫實情的前驅之事,如果都要他親自出馬,那滿朝文武,隻怕都要被下人唾棄死。
皇帝又吩咐太常寺備藥,戶部準備錢糧,最後屏退了其他人,隻留下以周局判為的幾名資深老太醫,和以崔錚為的幾個高官重臣。
太子全程沉默,眾人早就習慣了他淡漠不理事的態度,這時候竟無人對此表示異議。
就是親自吩咐人傳他過來的皇帝,先前雖過要他來主持此次事件,可真等到他來,見他一派冷漠,而皇帝又醒了過來,索性皇帝竟也自然而然地將他忽略在了一旁。
“皇上,當務之急還是要先分辨是何種疫症,才好按需備藥。否則即便我等過去,若是有醫無藥,一切也終歸都是枉然。”話的是太醫院周局判。
相對於其他互相推諉,不願去疫區的官員,反而是一向很懂得明哲保身之道的周局判,他從一開始就明確了意願,表明了今次治疫,他是必定親自前往的。
皇帝對此很感動,也當眾誇讚周局判:“大醫之心,朕之國士!”
“依臣看,應當是大頭瘟。”成太醫道,“頸間生贅肉,春日嘔血,一家數人並死,應當是大頭瘟!”
“那高熱目赤,喉腫腹瀉,潰爛至死……又做何解?”另一名太醫道。
“還有全身紅斑水泡,複出膿包,繼而潰瘍,類似花者,又做何解?”
“什麼類似花?分明就是花!”
“花狀如火瘡,皆戴***應府這裏卻是……痂皮周圍有暗紅浸潤,哪裏就是花了?”
“不是花,又是什麼?”
辯著辯著,太醫們竟又在禦前爭了起來。
隻爭得崔錚等人心驚肉跳。
做太醫的,見慣了各種病例病案,雖然心驚於瘟疫的可怕,但總歸比常人多幾分鎮定。
可其他人不是太醫啊!
這官做得再大,在瘟疫這種可怕的災難麵前,照樣能被輕輕撂倒。
先前成太醫的什麼大頭瘟還好,雖然到瘟疫就沒有不可怕的,但大頭瘟終歸不如花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