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曠世謎團(1 / 3)

“砰……砰……”

兩支槍同時開火,一頭在50米外吃草的母牛被無緣無故擊中了脊背。但這頭牛並未參與此事。兩個決鬥者彼此都沒有被擊中。

那麼這一對冤家叫什麼名字呢?不清楚。如果知道,可能他們會留芳百世!但有一點可以告訴大家,年齡大點的是英國人,年齡小一些的是美國人。不過,我可以把剛才那頭牛吃草的地方標出來,那就是美國和加拿大的交界處,尼亞加拉瀑布右岸3英裏的一座懸索橋附近。

英國大哥向美國小弟走去,他邊走邊說:

“我始終認為那首歌是《大英之治》。”

“不!”對方立即反駁,“是《楊基歌》。”

爭吵又將重新發作,決鬥的公證者也許考慮到牲口的安全,急忙阻止道:

“叫它《大英楊基》和《之治歌》好不好?總之我們要吃午飯了?”

大家一致同意這種將兩首歌的名字重新打亂組合的做法。於是,他們偃旗息鼓,地回到大瀑布的左岸。到美、加邊界之間的中立區山羊島上找了一家餐廳共進午餐。

桌上擺滿了充滿古樸風情的煮雞蛋、肉火腿、冷烤牛肉以及味道鮮美的泡菜。每人麵前擺了一杯香茶,那濃鬱的香茶就連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都會因留戀它而停止流動。讓他們安心地去享受吧,我們不再說他們了,況且他們也可能在本故事中不會再出現了。

人們一時很難判斷,是英國人正確,還是美國人堅持了真理。但總之這一切充分說明:不管新舊大陸上所有的人,都對那個奇特的現象懷有極大的興趣。他已使人們沉迷其間一個月了,就仿佛奧維德這樣頌揚人類:

“仰望天空。”

確實,自打人類在地球產生伊始,可能從來沒有如此之多的人向天空投以如此專注的仰望。

因為就在昨天夜裏,就在安大湖和伊利湖之間,加拿大領土上的天空中,又有一支用銅號演奏的樂曲在悠悠回蕩,聽眾們有的說是《楊基歌》,有的說是《大英之治》。這也是篇首盎格魯·撒克遜人爭吵的原因。也許是哪首歌根本就不重要,甚至根本兩首都不是,但一個最重要的問題竟給疏忽了:那首樂曲仿佛來自天上。

難道是天使們在吹奏天堂之音……又或許是哪個氣球旅行家快樂地吹響銅號,奏響那種被美麗女神吹得婉轉悠揚的樂曲?

不會!那時空中並沒有氣球,也當然不會有旅行家,但天空中的現象的確讓人們大惑不解,迷惑於它的來源和目的。今天它在美洲上空,兩天後又出現在歐洲上空,再過8天又飛到亞洲,出現在中國上空。它走到哪裏銅號就吹到哪裏。假如它吹的不是世界末日的號角,又會是什麼呢?

地球上所有國家的人民都整日為此神魂顛倒,走火入魔。盡早讓民心安定成了當務之急。如果換作是你坐在家裏突然聽到莫名奇妙的聲音,你不查清楚難道不也一樣坐臥不安嗎?也許你查了好長時間也不得要領。這時你肯定會因不安而搬到另外的房子裏去!

但現在地球上所有的房子裏的人都聽到了這種聲響,我們有可能離開地球而搬到月球、火星、金星、木星或者太陽係其他的行星上去嗎?所以,現在隻能想方設法弄明白大氣層中的事,而不是沒有空氣的廣袤宇宙。因為聲音離開了空氣就無法傳播。既然能聽到銅號聲,那就證明它來自大氣層;又因為高度越高,大氣就越稀薄,所以這種現象產生在地球表麵2法裏以內。

所有的報刊都趨之若鶩,把這一焦點炒得更是沸沸揚揚,它們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和探討,並對一些事實加以澄清,但這些報導有些失實甚至誤導,更讓人迷惑恐慌不已。這樣就把已不知所措的人們搞得更迷茫,報報刊發行量也一路飆升,結果造成了政府信任度下降,而生意卻很興隆,這不是本末倒置嗎?

束手無策的公眾一起向世界各地的天文台谘詢。天文台連這種現象這都不能解釋,還設它幹什麼?那些能將100萬億法裏以外的星球能分割成兩部分或三部分的天文學家,如果連幾法裏範圍內的自然現象都說不出,還有何麵目據此稱號?

所以,在這些晴朗的夏夜裏,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大的、小的、單筒的、雙筒的望遠鏡都毫無例外地對準了天空,無數隻眼睛貼在這些功能不一、規格不一的望遠鏡的目鏡後麵。誰也說不清到底有多少,但至少也有幾十萬。夜幕下肉眼能看到的星星恐怕也隻有它們的1/10,甚至1/20.

如此萬眾仰望蒼穹的盛景,恐怕勝過了在世界各地同時觀察某一日蝕或月蝕。許多天文台作出解釋,但理由單一,又各執一詞。於是,導致了4月中下旬和5月中旬的一場學術界內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