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曠世謎團(2 / 3)

巴黎天文台出言謹慎,它下屬的所有部門都保持沉默。他們坦言相告:數學天文室根本就不屑於觀測,子午線觀測室什麼都沒發現,物理觀測室什麼也沒察覺,大地測量室什麼也沒望見,氣象室什麼也沒瞧見,計算室什麼也沒看到。蒙蘇裏天文台、聖摩水地磁站也都同樣坦率,經度局也同樣據實承認。沒說的,法國人就是“坦率”。

外省的態度則很明朗。也許在5月6日~7日的夜空,確實有一種由電產生、持續不超過20秒的亮光出現。類似的亮光在南部山峰晚上9點至10點之間也曾被發現;淩晨1點至2點之間比依·德·多姆氣象台望到過這種亮光;淩晨2點到3點,普羅旺斯省的旺都峰也見到過這種亮光;這種亮光出現在尼斯時已是淩晨4點了;位於安納西、布爾熱湖和萊蒙湖之間的萊諾瓦—

—阿爾卑斯,則是在拂曉前後才看到這種亮光的。

顯然,所有這些觀測結果都不容置疑。可以斷言,就在這短暫的幾小時內,不同的站台肯定都先後觀察到了這種亮光。這可能是穿過地球大氣層的幾個光源發出的。但假如是同一個光源的話,這個光源的移動速度必須達到時速200公裏。

那麼,白天就沒有什麼值得懷疑的東西在天空出現嗎?

從來沒有。那總會有人聽到過通過大氣層傳下來的銅號聲吧?大白天,那隻銅號從來沒響過。在聯合王國,人們各持己見,各天文台之間眾說紛紜。雖然格林威治天文台和牛津天文台一致認為,“其實什麼也沒有”,可他們的看法仍然無法達成一致。一個說:“這是由視覺造成的錯覺。”另一個卻說:“那是由聽覺造成的錯覺”。於是他們又斯文掃地地爭吵起來。但終究表明這是一個錯覺。

柏林天文台和維也納天文台之間的爭論差一點導致兩國關係惡化。俄國通過彼爾科瓦天文台台長向他們證明:雙方都說得有理;對這個現象的本質進行判斷之所以大相徑庭,完全是由於各人的側重點不同。理論上不可能發生的事,現實中卻可能發生。

在瑞士的阿彭策爾州、薩於提斯天文台、裏吉高原、加布裏施區、聖戈增爾觀測站、聖貝爾納爾觀測站、瑞利艾觀測站、桑普龍觀測站、蘇黎世觀測站、蒂羅爾、阿爾卑斯山區的鬆布利克觀測站,對這個無法統一驗證的現象都保持緘默,這無疑是明智之舉。

但是,在意大利的維蘇威氣象站、設在從前的卡薩英格萊斯的埃特納觀測站和卡沃峰的觀察家們則理直氣壯地斷定這是一種物質現象,因為他們曾在某個白天見到它像一團螺旋狀的煙雲,在某個夜裏又如同一顆流星。至於它究竟是什麼,結論是不知道。

說句實話,科學家們已經逐漸對這個奇特的東西感到厭倦了,然而那些愚昧迷信的人們卻仍然為它癡迷、不安。按照最科學的自然規律,無論是在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這類人都會以絕大部分的數量存在於地球上。

要不是26日到27日的夜間,在挪威芬馬克的康托凱諾天文台,28日到29日夜裏,在斯匹次卑爾根群島的伊斯弗若爾天文台,挪威人和瑞典人雙方幾乎同時證實了,在極晝中,曾出現過像一隻巨鳥形狀的空中怪物,天文學家和氣象學家們早就沒有必要為此而大動幹戈了。當時其結構雖看不清晰,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它曾像炸彈爆炸那樣噴射出許多粉末。

在歐洲,人們非常樂意接受芬馬克和斯匹次卑爾根天文台以上的觀察結果。但是,瑞典人和挪威人居然能在一個如此平常的問題上達成共識,卻是這件事情的最異乎尋常之處。

在南美洲,從巴西、秘魯到拉普拉塔;在澳大利亞,從悉尼、阿德萊德到墨爾本,所有的天文台,尤其是澳大利亞人,都在譏笑這個所謂風靡全球的發現。

總之,隻有一個天文台台長對這個問題作了正麵的闡述,盡管他對這個問題所持的態度可能會招致各種挖苦和譏諷。這是個中國人,徐家彙天文台的台長。這個天文台建立在離大海不到10法裏的平原上,那裏視野遼闊,空氣純淨。

他說:

“大家所看到的東西很可能是一種飛行器,一種能飛的機器。”

這簡直是癡人說夢!

如果說在舊大陸的爭論已經到了白熱化,那麼,在這個美國擁有最大麵積的新大陸上又會出現什麼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

眾所周知,美國人做事從來就是直來直去,一條路走到黑,直抵目的地。所以美國的所有天文台都直接地相互闡明了各自的見解,他們之所以沒有把望遠鏡砸向對方的頭,那是因為怕等到再用望遠鏡時還得去買新望遠鏡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