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十七章 魚為什麼不天天開口覓食?(2 / 2)

吳師傅:在自然條件下,溫度、氣壓的變化幅度有時會很大,也很頻繁,但隻有在一定的變化幅度範圍內才對魚的生長發育有促進作用,才會誘使魚從絕食或食欲不振的狀態中轉變成旺食階段,一旦變化幅度達不到魚生理上的要求,超過其忍受範圍而對其構成威脅時,魚隻好閉口不食。這是其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

釣魚迷:除了人為因素外,通過影響魚開口的自然環境因素是氣溫與氣壓。

氣壓對魚食欲的影響,我還容易理解,氣壓實際上反映了水中溶氧量的多少。

溫度對魚食欲的影響就不同,某一溫度在今天可以成為魚旺食的主要因素,過了若幹時日後它就成為消極因素,這就是說,引起魚旺食與停食的溫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同一溫度在今天可以成為旺食溫度,到了另一時間它又成了停食的溫度。這種變化真讓人捉摸不透,不易理解。

吳師傅:引起魚食欲變化的主要因素是氣溫。有位學者為此專門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他把金魚先放在24℃的水中養一段時間,等它適應了這一水溫後,再把它放入4℃或34℃左右的水中,它們就會死亡。如果把金魚的水溫逐漸升高至37.5℃,並繼續養一段時間,待它適應這一水溫後,再把它放入冷熱不同的水中,金魚死亡的最低水溫和最高水溫分別提高到14℃和41℃左右。

這一實驗告訴我們,水溫改變後,魚會調整自己的生理過程以適應新的環境。而在新的環境中,魚會重新獲得其不同的最佳生存條件,當遇到最佳生存條件時,魚便開始新一輪的旺食活動,適應了這一環境後又要停食或食欲減退一段時間,等待著下一輪溫度變化,形成另一個旺食期。魚之所以有能力抵抗夏季的酷暑與冬季的嚴寒,並非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氣溫漸變的過程中逐步獲得的。這樣,我們也就不難理解魚為什麼不天天開口覓食,以及為什麼同一溫度在今天成了它旺食的溫度,到了若幹天後又成了它停食的溫度了。

釣魚迷:魚的這種覓食規律,對我們垂釣有何意義呢?

吳師傅:這一規律對我們安排垂釣活動,抓住垂釣機遇有重大的指導意義。例如,當氣象條件穩定一個時期後發生變化時,隻要氣溫沒有大幅度變化,便有可能形成魚覓食的高潮,尤其在季節變換的時候,魚覓食會形成更旺盛的高潮期。總之,天氣變化預示著垂釣的機遇,天氣急劇演變與持久不變則不利於垂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