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迷:那麼哪些類型的霧相對好釣一些?
吳師傅:在上述5種類型的霧中,以輻射霧和蒸發霧相對好釣一些。這是由於這兩種霧持續存在的時間較短,對水域中的溶氧量影響較小。
釣魚迷:但是這5種類型的霧並沒有形態上的區別,我們如何區分呢?
吳師傅:我們不是氣象工作者,很難獲得相關的氣象資料以判斷垂釣地點的霧屬於哪一種類型,但是可以根據天氣預報進行大致判斷。
目前天氣預報大多隻對影響交通的大霧進行預告,它們都是在比較大的範圍內發生的。這類霧一般都不適宜垂釣。大範圍的霧隻有大型冷暖氣團才能引發,能在較長時間中改變當地的氣象條件。
釣魚迷:那麼氣象台不預報的霧便能垂釣了?
吳師傅:通常輕霧是不預告的,但輕霧若發生在春夏季節往往也不適宜垂釣。即使去垂釣效果也不好。這是因為在春夏季節常常由於暖濕氣流過來會形成平流霧。這種霧來時天穹就像陰霾一樣,混濁不堪,且遲遲不消失,甚至整天都見不到陽光。
對於那些沒有預報出現的大霧,尤其是在秋冬季節出城以後才發現的霧,且邊走濃度越來越大的霧,反而有可能成為垂釣的機會。因為輻射霧大多出現在秋冬兩季,此時水溫也較低,溶氧量較高,霧形成的時間多在晴朗的夜晚或淩晨,持續存在的時間較短暫,尤其是淩晨才形成的霧對水體的溶氧量影響不大。
對那些僅在大型水麵上形成的霧,即大江、大河、大型湖泊與水庫上麵的“水煙”,更難以影響魚開口覓食。這種霧是冷氣團過來以後形成的,一般不易引發水體溶氧量缺乏。
釣魚迷:對於這種可以進行垂釣的霧,要采取什麼應對措施嗎?
吳師傅:遇到這種可以垂釣的霧,首先是要找到一片淺水區,在水深1米左右,霧濃時還可小於1米,抓緊時間打窩子,打完窩子即可垂釣。打窩子的地方可以是光水區域,也可是是稀疏的水草區,但不要在濃密的水草區域。太陽即將露臉時,應即時把釣點移往其他適合的地方。
釣魚迷:你有這方麵的經曆嗎?
吳師傅:講兩個故事給你聽聽吧!
一次是在1998年10月21日,南京天氣預報的最低溫度為13℃,最高溫度為21℃,多雲,偏東風3~4級。我一早便騎車前往城南郊的一條長溝中垂釣,快接近目的地時霧來了。當我來到霧氣繚繞的溝邊後,隻見對岸的山巒朦朦朧朧,已看不清水麵上的情況,不便尋找釣位,隻好拿起釣具隨意打了幾窩子。打完窩子後居然立即有魚上鉤,於是又多補了兩個窩子。上魚的高潮在8~9點。當太陽稍微強烈一點,霧便開始消散,魚也隨之閉口了。此時我才發現我的釣位是個淺灘,水深1米左右。
還有一次是在2005年10月26日,南京天氣預報的最低溫度為11℃,最高溫度為24℃,多雲到晴,東南風3級。這一天我與釣友一起乘車出去垂釣,出城後才發現有霧,離城越遠霧也越大,到後來幾米之外便看不清人了,時濃時淡。到達目的地後,我們便開始尋找釣位。這是一條長溝,由於霧太濃看不清10米遠處的情況。就在此時,一位當地釣友剛到就在馬路邊的涵洞口附近打了2個窩子,接著舉竿便釣起來了。我們看到他釣後,估計這兒就是常釣的地方,便在他對麵也打了幾個窩子。我們的釣位水深約1.5米,直到9點多鍾太陽出來後也沒釣到一條魚。可是對麵那位釣友,來後不久便釣到一條500克重的鯉魚,前後1小時不到連釣3條鯉魚。後來其手機響起來了,因故提前收竿回家去了。大霧散後,我繞到對岸那位釣友的位置試了一下釣鉤,這才發現那兒的水深僅50厘米左右。但此時再到他那兒垂釣,魚兒已不肯光顧了。
從這兩個事例可以看出,對垂釣而言,霧不在乎濃與淡。如果霧分布的範圍廣、持續的時間長,這種霧是不利於垂釣的。一般幹旱時多為短霧,在1小時內便可消散;潮濕時則多長霧,可達6小時左右。當我們遇到短的輻射霧和蒸發霧(這種情況往往沒有大霧的預報,卻常常預報為晴天或多雲天氣)時,不論是濃霧還是輕霧,都要抓緊時間在霧的蔭庇下選擇淺水區域下鉤。那些久久不肯散去的輕霧和霧霾天氣,則是最不好垂釣的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