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報紙上看了這樣一則故事:
某廠牌化妝品的技術師以一流製造商的專家們的成品配方為基準,計算出一筆化妝的原料費用。其結果如下:“某種麵霜的成本價格一百公斤值二萬元,一瓶1ioy裝的也值二十元左右。即使用相同的原料配方再添加價值比其高五倍的高級香料,這瓶麵霜的成本也隻需五十至六十元左右。
同時,在《生活手冊》雜誌中,也刊載了一則一款價值萬元的“施莎露”化妝水與價值三千元的高級化妝品的試驗結果,結果顯示出其質量並沒有很大的差異。
若顧客用理性對商品質量的優劣加以判斷的話,那麼上述的報道隻會成為動人的話題。“那麼,從今以後我都選用較便宜的化妝品吧!”表麵上看起來,似乎改用價格較低廉的化妝品的消費者是增加了,但結果顯示事實上並非如此。
為什麼呢?除非商品質量出類拔萃,極具吸引力,而且該商品還具有其它產品所沒有的特性,否則顧客不會因其價格高而購買它。
因為從事行業經營顧問,因此常對特定企業做市場調查。在調查過程中,除了檢視企業的對外關係(例如聽取些與其來往的金融機構及批發商對它的評語),同時也須聽取顧客們的意見(包括非使用者)。
這些雖然是顧客們的心聲,但其中針對業務員本身所作所為的感想與意見。如下:“他實在是位信守諾言的人,我信任他。”
至今我還不會遇見有下列想法與意見的顧客:“我若認為某商品的品質相當優良,就完全不會在銷售該商品的業務員推銷商品時,他是同時將商品與自己推銷給顧客。使用者在感受到商品的動人、吸引人之前,若無法先感受到業務員的魅力,自然就不會用冷靜的態度去判斷是否應該購買。
在交易活動開始之前,所需留心和注意的是,買賣交易的成功與否,不完全在於商品品質的優良與否,而是在於業務員本身的品格的優劣。
換句話說,推銷業務員本身人際關係的魅力關係著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