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了解的人都會說:“雪白的襯衫,筆挺的西裝褲,還打著領帶……”,這種商業的服飾,才是業務員的基本服裝。
但是,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因為推銷業務員該穿何種服裝,完全依商品、訪問地點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以下是作者在汽車零件批發商T公司中的談話。作者在銷售會議上提出下列的問題。
“有權購買的是誰呢?”
“是老板本人。”
“訪問的地點大都是修理工廠吧!”
“嗯,是的。”
“老板拜訪的大部分是一些城鎮工廠和一些小公司的經營者吧,去拜訪時都穿著西服嗎?”
“不,幾乎是穿工作服,因為去拜訪的大都是工廠的老板……”
“你所說的工作服,是上、下身相連接,類似飛行員服裝,在工廠工作時所穿的衣服嗎?
“是呀!就是那種款式。”
一星期之後,當我再度前往T公司訪問時,提出一項建議。因為T公司的業務員所訪問的對象,約90%都是所謂的小企業、小工廠,而且這些小企業、小工廠的老板本身也大都是穿著工作服。因此,我建議T公司今後將業務員的服裝改成以工作服為主。這項建議起初受到T公司成員們的議論,但不久還是改成工作服了。至今他們仍穿著工作服到各企業及工廠訪問顧客。改換之後一個月左右,我就著手調查T公司的顧客們對此種改革的意見。
“這一次,我將T公司業務員的服裝改換成工作服,不知您對此有何感想與意見?”
在此列舉出主要的反應如下:
①業務員與自己工廠同仁穿著同一款式的服裝,感覺上更有認同性。
②自己工廠的員工穿工作服,而業務員卻穿著西裝,這種在外觀上的差異感已消失。
③由於所銷售的是機械零件,所以若業務員穿著工作服來推銷,會令人覺得親切,而且也強烈地感受到了業務員的熱情幹勁。
④業務員穿著被油汙弄髒的工作服前來拜訪,好像是自己的夥伴。
理由應該是不拘泥於某種形態的,重要的是不是要給予對方不愉快之感,若能引發對方的好感與共鳴,那就是最確切的理議。
現代人大都逐漸能將T(時間)、P(場所)、O(場合)靈活巧妙地加以分別運用。因此,我想就商業人而言,尤其是推銷員的服裝戰術,更有必要配合T、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