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為人處事,必須懂得自保方可主動而取勝。一味地“紅”、“白”臉,無異於縱人欺侮,又會激化對立、處處受防而落得敵人滿天下。所以,在處事中我們更要學會在特殊的關係中扮演好“紅白臉”。
你不僅可以“先白後紅”讓對手如墜霧裏。扮白臉者給對手造成壓力,構成威脅,然後由紅臉出場取得滿意的結果。這種搭配效果,與一人雙麵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還可以“紅白兼施”一會兒紅臉,一會白臉,教人捉摸不定,高深莫測。扮著黑臉作莽漢可殺滅對手威風,作紅臉好人可用以給人台階,圓滿收場。
對於兩麵三刀的小人的招數我們不可使用,卻不可不知。
1.打棒子送蘿卜
在《美國商業周刊》中,專文介紹奇異公司執行總載傑克?韋爾奇,文中引用密歇根大學管理學院一位教授的話:“20世紀有兩個偉大的企業領導人,一個是‘通用’的斯隆,另一個則是韋爾奇。但倆人比起來,韋爾奇又略勝一籌。因為韋爾奇為對世紀的經理人樹立了一個榜樣。”
韋爾奇重視底線和結果是有名的。當年他新官上任三把火,公開宣稱凡是不能在市場維持前兩名的實業,都會麵臨被賣或被裁撤的命運。很多奇異的員工抱怨韋爾奇的要求太嚴。無論在生產上打破多少紀錄,韋爾奇總嫌不夠。員工就像檸檬,被韋爾奇把汁都擠幹了。
很多年前,有一位奇異的中層主管在韋爾奇麵前第一次主持簡報,由於太緊張,兩腿發起抖來。這位經理也坦白地告訴韋爾奇:“我太太跟我說,如果這次簡報砸了鍋,你就不要回來算了。”在回程的飛機上,韋爾奇叫人送一瓶最高級的香檳和一打紅玫瑰給這位經理的太太。韋爾奇的便條寫道:“你先生的簡報非常成功,我們非常抱歉害得他在最近幾星期忙得一塌糊塗。”任何一個好的領導人,都應該懂得用“棒子和胡蘿卜”原理去獲得一個好的結果。在這方麵,韋爾奇是其中高手。
棒子和胡蘿卜原理便是恩威並重,又打又拉。這一招術在中國曆史上有很多經典例子。
朱元璋史稱“雄猜之主”,既野心勃勃又疑心重重,心地險惡。他當上皇帝後,打天下時那種虛心納賢、任人唯賢的作風全拋在腦後,朝思暮想的是維護他的絕對尊嚴和家天下。為此,他以各種卑劣手段,排除異己,殘殺功臣。
李善長在隨朱元璋征戰中,以多謀善斷著稱。開國初,組織製定法規製度、宗廟禮儀,與朱元璋關係如魚水一般,朱元璋將李比之為漢初蕭何,稱他為“功臣之首”,命他為開國後的首任丞相。朱元璋一旦功成名就,貴為天子,對李的態度大變。李善長過去被朱稱讚為“處事果斷”,現在則說他“獨斷專行”。過去朱特許李對疑難大事先處理後奏,稱讚他為“為朕分憂”,現在則說他“目無皇上”。朱元璋對李善長功高權大,產生了疑忌之心。但考慮到李善長功高望重,輕舉妄動恐生不測之變,就采用又打又拉,伺機清除伎倆。
一打。深知朱元璋為人的李善長察覺到皇上對他的猜忌,一連幾天,李善長因患病沒有上朝,於是就借機給朱元璋上了個奏章,一來對不能上朝議政表歉意。二來提出致仕(退休),察看朱元璋對自己的態度。按慣例朱元璋應下旨慰問、挽留。但是,他來個順手推舟,隨即批準了李善長退休,毫不費力地把李善長趕出了相位。
二拉。削奪了李善長的相權,免除了對他的威脅。但不少人心中暗罵朱元璋寡情毒辣。為了籠絡人心,安撫李善長,朱元璋把自己的女兒臨安公主下嫁給李善長的兒子本棋為妻,朱李兩家又成了國戚。
清朝乾隆皇帝對知識分子實用的“棒子和胡蘿卜”堪稱空前絕後。乾隆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餘次,遠遠超過他的先輩們,乾隆這一手也夠厲害的了,隻搞得文人仕士人人自危,幾篇遊戲之章,幾句賞花吟月之詞,也往往弄出個莫須有的罪名,乾隆就是使用這樣無情的樟子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但他並沒忘了“送胡蘿卜”的重要,對知識分子采用懷柔政策。他規定見了大學士,皇族的老老少少們要行半跪禮,稱“老先生”;如果這位大學士還兼著“師傅”,就稱之為“老師”,自稱“先生”……
同時,一方麵大搞正規的科舉活動,不斷羅致文人仕士加入為朝廷服務的隊伍;另一方麵特開博學鴻詞科,把那些自命遺老或高才、標榜孤忠或寫些詩文發泄牢騷的文人、或不屑參加科舉考試而隱居山林又有些大臣威望的隱士,由地方官或巡遊大臣推薦上來,皇帝直接麵試。乾隆搞了三次,錄用24人。錄用者自己春風得意,自然也感激皇恩浩蕩;落榜的百餘人,也無麵目自命遺老孤忠去諷刺朝政。乾隆對被自己親自麵試的錄用者關心倍至,如其中有個叫顧棟高的人,錄用時,年歲就不小了,當時授予國子監司業之職;到年老辭官時,乾隆親自書寫了兩首七言詩加以褒美;後來,乾隆下江南,又親賜禦書,躍級封他為國子監的祭酒。
乾隆之所以如此做,全是出於維護他們的皇權至上、族權至上、朝廷至上的目的,是要保持“大清”永不“變色”。誰要是在這方麵稍有越軌,紅臉馬上轉換成白臉,滿臉堆笑換成殺氣騰騰。管你是有意無意,或是或非,都立即被逮捕入獄,輕者“重企”、“革職”、重者“立軌”、“立絞”,甚至處死後要“棄市”“寸碟”,已死的也得開棺戮屍,連朋友、族人也統統跟著倒黴。
就此而論,如果不幸淪為下屬或臣民的人,對於大棒應該有一個清醒的認識。被棒子打疼了是免不了的,而一旦收到“胡蘿卜”卻並非是什麼“護身符,”也算不上什麼好兆頭,感恩戴德因此可以省掉。明智的上司和明智的下屬都應明白:這畢竟是策略和手段,是誰都可以使用的,究竟誰更高明那得看誰更會“演得真切”,一切都是一出戲而已。
2.一人多臉成大事
不要以為一個人隻有一張臉。女人不必說,常常上帝給她一張臉,她自己另造一張。不塗脂粉的男人的臉,也有卷簾一格,外麵擺著一副麵孔,在適當的時候猶如簾子一般卷起,另露出一副麵孔。梁實秋先生為我們勾劃了舊時官場上的男人臉譜。誤入仕途的人往往養成這一套本領。對下司道貌岸然,或是麵都無表情,像一張白紙似的,使你無從觀色,莫測高深,或是麵皮繃得像一張皮鼓,臉拉得驢般長,使你在他麵前覺得矮好幾尺!但是他一旦見到上司,驢臉得立刻縮短,再往癟裏一縮,馬上變成柿餅臉,堆下笑容,直線條全變成曲線條,如果見到更高的上司,連笑容都凝結得停不下來,未開言嘴唇要抖上好大一陣,臉上作出十足的誠惶誠恐之狀。簾子臉是傲下媚上的主要工具,對於某一種人是少不得的。
梁先生的“臉譜論”道出了逢場作戲的實質本領。能夠一會兒紅臉一會兒白臉,集軟硬兼施、剛柔並用、德威並加於一身,便能像一位出色的演員,勝任自己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變臉是一種巧妙的功夫,同時也是為人處世的高明策略。
在京劇裏,演員在臉上塗有特定的譜式和色彩以寓褒貶。其中紅色表示忠勇,黑色表示剛烈,白色表示奸詐。不同的臉譜顯示了不同的角色特征。在實際操縱中我們雖然借用京劇臉譜的名稱,可務請注意:真實的人間心態千奇百怪,實存臉譜色彩多種多樣,不是兩三種名稱所能道明其中奧妙差別的。
任何一種單一的方法隻能解決與之相關的特定問題,都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對人太寬厚了,便約束不住,結果無法無天;對人太嚴格了,則會毫無生氣,有一利必有一弊,不能兩全。高明的統治者深知此理,為避此弊,莫不運用紅白臉相間之策。有時兩人連檔合唱雙簧,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更高明者,可像高明的演員,根據角色需要變換臉譜。今天是溫文爾雅的賢者,明天變成殺氣騰騰的武將。曆史上不乏此類高手。
東魏獨攬大權的丞相高歡;臨死前把他兒子高澄叫到床前,談了許多輔佐兒子成就霸業的人事安排,特別提出當朝唯一能和心腹大患侯景相抗衡的人才是慕容紹宗。說:“我故不貴之,留以遺汝”。當父親的故意唱白臉,做惡人,不提拔這個對高家極有用處的良才,目的是把好事留給兒子去做。
高澄繼位後,照既定方針辦,給慕容紹宗高官厚祿,人情自然是兒子的,慕容紹宗感謝的是高澄,順理成章兒子唱的是紅臉。沒幾年,高歡的另一個兒子、高澄的兄弟高洋傾順當當登基成了北齊開國皇帝。這是父子連檔,紅白臉相契,成就大事之例。
3.黑臉開戲,紅臉收場
曾憲樣遠在泰國,因父親遺產問題,在哥哥曾憲概的多次催促下,動身來到了泰國。曾憲樣的叔父曾桃發聞之以為曾憲樣定是與其哥哥聯手來對付他。於是便有了這麼一個場麵:
一天早上,三個笑容可掬的客家長輩來到了曾憲慨的小店鋪裏,執意要請曾憲樣去“喝喝茶、吃吃飯”。曾憲樣客氣了一番後隨他們來到了曾桃發的公司裏。待所有人嚴肅就位以後,叔父們便一改初始親切溫和之相,對曾憲樣紛紛大加指責:“你看你,像什麼話,一點道理也不懂。來了泰國這麼久,也不來拜見叔父、叔母。你這算什麼?真沒規矩!”
其實,曾憲樣來泰國的當天便執晚輩之禮拜見了叔父叔母。因此,叔公們的劈麵訓斥令曾憲樣一頭霧水。叔公們見曾憲樣無言以對,認為其真的是那麼大逆不道,毫不留情地把曾憲鋒寫個“狗血噴頭”。原本便極富自尊之心且血氣方剛的曾憲樣終於忍耐不住,作了黑臉的莽漢,大發雷霆:“你們簡直是太不像話了!我本來應該尊重你們,因為你們是叔公,但是從你們這番上口噴人的話裏,從你們玩弄的這些騙人的把戲裏,你們就再也不配得到我的尊重。”曾憲樣指著剛好從他們麵前走過的一個小孩說道,“我這個人,對於講道理的人從來都是尊重的。就是這樣的小孩子,知道做人應該講道理,應該明白事理,我也會很尊重他。但對於像你們這樣的老前輩,一點道理都不懂,隻會嫌貧愛富,昧著良心拍有錢人的馬屁,你們這樣做,令我更加瞧不起你們,我也有理由不尊重你們!”
人際交往中,最忌生氣發火,動怒泄憤。尤其是在長輩麵前,小輩們更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語,切切不可失晚輩之禮。但有時會遇到某些或有恃無恐或刁蠻耍橫的傳者賣老之人,一味地回避退讓忍辱負重,反而會使對方以為你軟弱可欺而得寸進尺。曾憲掉一番理正辭嚴的剛言相向,令原本氣勢洶洶的叔公們頓時氣萎勢縮,百口莫辯。但,倘任其怒火信馬由韁,剛言怒語如決堤洪水一瀉不收,便有可能使原本已有的勝勢轉瞬即逝。於是,曾憲摔又有一番有理有據的擺事實,講道理,扮起了紅臉好人,不失時機地給叔公找台階,進入了收場的好戲。叔父隻有憑著自己的勞動,憑著自己的智慧,才能一點一滴地建立了像今天這樣龐大的事業。現在叔父有錢有勢,那不過是叔父的能耐,叔父的本事,我隻會從心裏感到佩服。叔父現在大可不必為了這些財產的事情絞盡腦汁,你是我叔父,你有話跟我說,喊一個小孩把我叫來就可以了。
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適度讚美,可使對方產生親和心理,為交往溝通提供前提。曾憲樣的叔父隻身一人於異國他鄉艱辛奮鬥而擁有今天的財富和名望,足以證明其不凡之處。曾憲樣這番讚美,既充分肯定了叔父於商場中之本事,又由衷地表明了自己對叔父的佩服之意。言不巧語不媚,不壞剛直不阿之節,不涉阿諛奉承之嫌,從而拉近了兩代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令叔父叔母激動得喃喃而語:“好侄子,好侄子!”原本劍拔弩張的氣氛已化為烏有。
曾憲樣在人際交往、家庭糾紛中所表現的人情操縱自如,紅黑臉相間恰當的深厚功夫,表明了他在商場中的出色作為絕非等閑得來,而是名副其實。
4.提防小人的“變臉術”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在中國掀起轟轟烈烈的維新變法運動。他們的活動得到光緒帝的支持,但他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慈禧太後控製著朝政。光緒帝想借助變法來擴大自己的權力,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打擊慈禧太後勢力。作為慈禧太後,她當然感覺出自己權力受到威脅,所以對維新變法橫加幹涉。於是,這場變法運動實際上又變成了光緒帝與慈禧太後的權力之爭。在這場爭鬥中,光緒帝感到自己的處境非常危險,因為用人權和兵權均掌握在慈禧的手中。為此光緒帝憂心忡忡,有一次他寫信給維新派人士楊銳:“我的皇位可能保不住。你們要想辦法搭救。”維新派為此都很著急。
正在這時,榮祿手下的新建陸軍首領袁世凱來到北京。袁世凱在康有為、梁啟超宣傳維新變法的活動中,明確表態支持維新變法活動。所以康有為曾經向光緒帝推薦過袁世凱,說他是個了解洋務又主張變法的新派軍人,如果能把他拉過來,榮祿——慈禧太後的主要助手——的力量就小多了。光緒帝認為變法要成功,非有軍人的支持不可,於是在北京召見了袁世凱,封給他待郎的官銜,旨在拉攏袁世凱,為自己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