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但丁,中世紀的最後一位詩人(1 / 3)

人不能像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但丁)

亂世造英雄,同樣,但丁所處的那個時代,經濟發展不平衡;政治上四分五裂,城邦林立,封建割據,戰亂頻仍,鬥爭激烈。那個時候,新興的市民階級同封建貴族進行著激烈的鬥爭,國家由皇帝和教皇主宰。市民與貴族之間矛盾不斷,衝突時起,貴族之間又紛爭不斷。青年時期的但丁反對封建貴族的鬥爭,反對羅馬教皇對佛羅倫薩的幹涉。於是,他遭到教皇鎮壓,被沒收全部家產,並被判處流放終身。

那些仇恨他的人揚言,隻要抓住他,就置他於死地。可是,在他死後不久,別人就開始尋找他的屍體,直到現在都沒有停止。他屢曆滄桑,飽經憂患,在流亡中最落魄的時候,開始了《神曲》的創作,這是他長期醞釀和構思的一部巨著,也是他坎坷人生,沉浮一夢的積澱和升華,更是他一生的結晶,故而能留傳百代,曆世不移。

佛羅倫薩被竊取政權後,那些軍人讓但丁付納罰金,並在頭上撒灰,頸下掛刀,遊街一周就可免罪返國。可是,但丁回信卻說:“這種方法不是我返國的路!要是損害了我但丁的名譽,那麼我絕不再踏上佛羅倫薩的土地!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嗎?難道我不向佛羅倫薩市民卑躬屈膝,我就不能接觸寶貴的真理嗎?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愁沒有麵包吃!”

但丁在這場激烈的政治鬥爭中失敗,自此漂泊各地,他曾在幾個城市居住。有的記載說他去過巴黎,以著作排遣鄉愁,並將一生經曆都寫入他的名作《神曲》中,對教皇揶揄嘲笑。他將自己心靈的戀人,一個25歲就香消玉損的美女——貝雅特麗奇,提升到了天堂的最高境界。然而,他最終也沒有返回故地,而客死異鄉。

但丁的趣事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

而智慧卻遠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

但丁博學多才,智慧高超,記憶超群,這和他的聰明好學分不開。但丁幼時酷愛讀詩,曾拜著名學者為師,學過拉丁文和古代文學,他崇拜羅馬詩人維吉爾,就把他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但丁所學頗豐,涉獵多領域知識,融貫古今。

他經常在仲夏之夜,獨自一個人伴著滿天的星鬥,一直坐到天亮。有一天晚上,他在自己的家鄉佛羅倫薩的廣場上仰天苦坐。有個陌生人徑直向他走去,低下身子對他說:“久仰您的詩名,知道您是佛羅倫薩的驕傲。在下曾經答應回答別人一個問題,但苦於自己學識淺薄,無法解答,特請先生相助。”然後那人接著說:“我要得到解答的問題是,世上最好吃的東西是什麼?”“雞蛋。”但丁不假思索地說出。聽到這樣的回答後,那個人就點點頭走開了。幾年之後的某一天,但丁仍然坐在那個廣場上仰望星空。此時,那個陌生人走上前去,繼續幾年前的對話:“那麼,如何烹調呢?”但丁看了來人一眼,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放一點鹽。”

他用最簡單的話語道出了人生至語,就如他說的話“道德常常能填補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卻遠遠填補不了道德的缺陷”。人生並無什麼智慧可言,更何況智慧的東西無論有多麼好也不能彌補道德的缺陷。他似乎在告訴那個人,研究和探討這些小問題算不了什麼,也並不需要,人應當去追求知識和美德,對於生活瑣事的小聰明隻能是不高明的舉動。

但丁的情有獨鍾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但丁)

在古羅馬,曾經有一個最為知名的橋,位於三聖橋下邊的“舊橋”,如空中走廊、彩虹當空。它使得美術館與比蒂宮連成一體。這座橋曾兩次受到洪水侵襲,依然堅巧如故。它就是所謂“廊橋遺夢”的廊橋。

傳說,在一個春風和煦的日子裏,陽光灑在美麗的河畔上,波光粼粼,澄澈明亮,把河上的廊橋和橋畔的行人映襯得光彩奪目。此時,一位高貴、優雅、端莊、美麗的少女朝著但丁迎麵走來,就這樣兩人在橋上不期而遇。但丁凝視著少女,一見鍾情,既驚喜又悵然,而少女手持鮮花,雙目直視前方,徑直從但丁身邊走過,仿佛沒有看見他一樣。但她的眼裏卻放射出異樣的光芒,臉上泛起一陣陣的潮紅,透露著少女獨有的氣質和溫柔。

從此以後,正如但丁所說“愛情主宰了我的靈魂”,貝雅特麗奇就成為但丁心靈中永恒的戀人,夢魂中永恒的追求。這種愛情給但丁以神奇的力量,他為貝雅特麗奇寫下了一係列抒情詩篇。不幸的是,她已被迫嫁給了一位伯爵,不久離世而去。貝雅特麗奇帶走了但丁的心靈和夢魂,留給了但丁至戀的美麗與憂傷,化成但丁一生的夢囈與思戀。對愛情執著的但丁,就這樣一直愛戀著她,永誌一生。詩人把這樣的哀傷和思念都凝注在了他早年詩作《新生》當中。這種純潔而美麗的愛情致使他把貝雅特麗奇看作是上帝派來拯救他靈魂的天使,一個神化的女性。正如詩人所言:“愛情使人心的憧憬升華到至善之境。”從此之後,貝雅特麗奇就成了但丁作品中一個女神,成為他日後創作的源泉和靈府。

他在《新生》當中抒發了自己對貝雅特麗奇的一片純真的愛戀。他把貝雅特麗奇描繪成追求天國真理的化身,她的靈魂飛向天空,得到了新生。即便到了晚年,但丁對貝雅特麗奇的那份執著依然難以釋懷。他在《神曲》中,把貝雅特麗奇描繪成集真善美於一身、引導他進入天堂的女神,以此來寄托他對貝雅特麗奇的執著依戀。愛情催生了《新生》,《新生》又成為他晚年創作《神曲》的源泉,使他妙筆生花,才如泉湧。“廊橋遺夢”成就了但丁,也成就了他的曠世奇作——《神曲》。

人生滄桑話《神曲》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但丁)

但丁出生在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五六歲的時候,母親去世,大約十八歲的時候,父親又離他而去。他孤苦伶仃,生無依靠,便把全部的精力和時間傾注在了學習上。由於勤奮攻讀,他得到了著名大學者布魯內托·拉蒂尼的指導。他對羅馬大詩人維吉爾推崇備至,在《神曲》中,就把維吉爾作為他走出人生困境的生命導師。此外,古代教父聖·奧古斯丁的思想對他的影響也很深。

但丁不僅在繪畫、音樂領域造詣不凡,而且還精心研究神學、哲學和文學等。除了中世紀必讀的《聖經》外,但丁還攻讀了亞裏士多德的哲學著作、西塞羅的《論友誼》,閱讀了荷馬、維吉爾、奧維德的詩卷,在智慧的海洋裏汲取了豐富的養料。他涉獵廣泛,所學深入,在中古文化的各個領域都獲得了精深的造詣,最終成為一個多才多藝、學識淵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