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霍桑、愛默生、惠特曼和梭羅(1 / 3)

不得不說的美國文學我總是等機會,錯過了才發現我曾有過機會。(馬克·吐溫)

(一)“解密內心”的霍桑

霍桑之所以成為文學愛好者心中的紅人,是因為他有《紅字》,他的《紅字》成就卓絕,成為世界的經典。

霍桑的父親在霍桑4歲的時候就死於海上,幼小的霍桑在母親的撫養下長大。他大學畢業後,並不像其他的大學生熱心謀職,而是毅然決然回到故鄉,開始寫作。在寫完幾篇短篇故事之後,他就用自己所積累的經驗寫成了長篇小說《範肖》,而把最後沒有賣出去的小說全都付之一炬。

1842年,霍桑結婚後,又創作了短篇小說集《古宅青苔》。不久,霍桑重返海關任職。他住在奧爾科特,當時他的鄰居就是作家愛默生、梭羅等人。後來由於政見不和,他失去海關的職務,便致力於創作活動,寫出了他最重要的長篇小說《紅字》。

《紅字》的發表,引起了巨大的轟動。霍桑認為,美國“沒有陰影,沒有古風,沒有秘傳,沒有絢麗而又昏默的冤孽,隻有光天之下的枯燥乏味的繁榮”,因此,他力圖借助想象去挖掘曆史,以古喻今,以便“把過去了的時代與我們麵前一瞬即逝的現在聯係起來”。霍桑的偉大正在於他能以表麵溫和而實質犀利的筆鋒暴露黑暗、諷刺邪惡、揭示真理。

霍桑是心理小說的開創者,擅長剖析人的“內心”。描寫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麵是他作品的突出特點,他著重探討道德和罪惡的問題,主張通過善行和自懺來洗刷罪惡、淨化心靈,從而得到拯救。然而霍桑並沒有完全在寫黑暗,他在揭露社會罪惡和人的劣根性的同時,對許多善良的主人公也寄予極大的同情。他的朋友、作家赫爾曼就這樣說道,霍桑的黑暗使在這黑暗中不停前進的黎明顯得更加明亮。霍桑對美國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他對亨利·詹姆斯、福克納及馬拉默德等後代作家的影響是功不可沒的。

(二)“美國的孔子”,愛默生

愛默生是確立美國文化精神的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思想家、文學家、詩人,被林肯稱為“美國的孔子”、“美國文明之父”。

愛默生的《美國學者》抨擊了美國的拜金主義,強調人的價值。被譽為美國思想文化領域的“獨立宣言”。愛默生推崇人的至高無尚,提倡靠直覺認識真理。“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認為對你合適的東西對一切人都適用……”勞倫斯·布爾在《愛默生傳》中就說道,愛默生與他的學說,是美國最重要的世俗宗教。

愛默生曾到歐洲各國遊曆,結識了浪漫主義先驅華茲華斯和柯爾律治,接受了他們的先驗論思想。他與霍桑以及梭羅都是好友,並經常在康科特一起散步。愛默生激發了梭羅的天資,梭羅就在愛默生居住的傑克遜郡也建了一座屋子。當梭羅住在華登時,愛默生提供了食物,並雇用梭羅完成一些工作。當梭羅在兩年以後離開華登時,愛默生也因要四處旅行去演講而離開了,當時梭羅便住在愛默生的家。他經常和他的朋友梭羅、霍桑、阿爾柯、瑪格利特等人舉行小型聚會,探討神學、哲學和社會學問題。這種聚會也因此被稱為“超驗主義俱樂部”,愛默生也自然而然地成為超驗主義的領袖。他的《論文集》中闡述了他的超驗思想。他的思想被稱為超驗主義的核心,他本人則被冠以“美國的文藝複興領袖”之美譽。愛默生的《論文集》讚美了人要信賴自我的主張,人要相信自己是所有人的代表,因為他感知到了普遍的真理。愛默生以一個超驗主義者的口吻,平靜地敘說著他對世界的看法。

他信奉自然界,認為自然界體現了上帝和上帝的法則。除《論文集》之外,愛默生的作品還有《代表人物》、《英國人的特性》、《詩集》等。

愛默生集散文作家、思想家、詩人於一身,他的詩歌、散文獨具特色,思想性獨具魅力,行文猶如格言,哲理深入淺出,很有典型的“愛默生風格”。有人就這樣評價他“愛默生似乎隻寫警句”。一個人能在一篇文章中塞入那麼多的名言警句實在是很了不起的,那些值得在清晨誦讀的妙言為什麼總能夠吸引人心呢,歲月不是為他蒙上了一層灰塵,而是把他映襯得熠熠閃光。

愛默生曾說:

“人不是在自然裏,而是在自身中看到一切都是美好而有價值的。世界非常空虛,它卻從這種虛飾的外觀中得到好處,使靈魂驕傲地得意揚揚。

“每個真正的人都是一個事業、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他們需要無限的空間、無數的人和無限的時間去完成自己的使命;子孫後代似乎象一排門客,跟隨在他的身後。偉人凱撒,他是為後來時代而生的,我們從他那裏得到了羅馬帝國。基督出生了,成千上萬的人緊緊依附著他的才華成長起來,人們認為他就是美德,就是人存在的原因。製度是一個人的身影的延長。”

愛默生在《自信》一文中對自知與自愛作了較為詳細地論述:

“相信你自己的思想,相信你內心深處認為是正確的,對所有的人也是正確的——那就是天才。說你潛在地有罪,是有普通意義的;因為最內心的東西在適合的的候會成為最表麵的東西,當末日審判來臨時,我們最初的思想複歸於我們。正如心靈的呼聲屬於每個人,我們認為最高的功績屬於摩西、柏拉圖和彌爾頓,他們蔑視任何書籍和傳統,講的不是人們的想法,而是他們自己的想法。一個人應該學會發現和觀察自己內心深處閃爍的微弱的光亮,而不僅僅是注意詩人和聖賢者輝耀天空的光彩。他也不可忽視自己的思想,因為它是他自己的。在天才的每個作品中,我們都會看到我們自己拋棄了的想法;但當它們回到我們這裏時卻帶上了某種陌生的崇高感。藝術的偉大作品並不會對我們有更多的教益。它們教導我們,當所有喊聲都在另一方時,要心平氣和地、堅定不移地堅持我們自己的看法。而明天一個外鄉客會非常高明地說出恰恰是我們一直想到和感到的東西,我們會被迫為我們的意見來自他人而感羞赧。

“在我看來,沒有神聖的事實,也沒有不神聖的事實。我隻是試驗者,我是個永不停息的追索者,在我身後永遠不存在‘過去’。”

在《書籍》一文中,愛默生為讀者提供了三點可借鑒的原則。“我必須提供的三條實用準則是:第一,絕不閱讀任何寫出來不到一年的書;第二,不是名著不讀;第三,隻讀你喜歡的書。”

愛默生雖是個抽象而深奧的作家,但仍然有很多人來聽他的演講。他被視為以低沈的聲音令聽眾著迷的大演說家。

(三)一生獨居的梭羅

梭羅在學生時代與愛默生相識,在愛默生影響下,他閱讀了柯爾律治、卡萊爾等人的著作,研究東方的哲學思想,同時以愛默生倡導的“自助”精神進行思考,形成了一套獨立見解。

梭羅和哥哥在梅裏馬克河上劃船漂遊時,寫成了《在康科德與梅裏馬克河上一周》,發表了他對自然、人生和文藝問題的見解。他的代表作是《瓦爾登湖》,這部小說寫得是他在康科德附近的瓦爾登湖畔度過的隱居生活。在他筆下,自然、人以及超驗主義理想交融彙合,渾然一體。他是19世紀超驗主義運動的重要代表人物。

梭羅的文章也就像他喜歡的大自然一樣樸實自然、簡練有力,在美國19世紀散文中獨樹一幟。他的思想對印度的甘地與美國領袖馬丁·路德·金等人也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梭羅喜歡研究,他相信自己製作出的鉛筆能夠比當時使用的更好,有一段時間他就曾一直專注於鉛筆製造。完成試驗後,他的產品能與當時倫敦製造的最好產品相媲美。可是,他卻要放棄鉛筆製造。他說:“我為什麼要繼續呢?我不會再做我已經做過的事情。”他重新開始了無止境的漫遊和混雜的學習。

真理的行動者和發言人就是梭羅,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所有的旁觀者都會饒有興趣地想知道梭羅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會說怎樣的話。在每個緊急時刻,他都有獨到新穎的見解。不久,他在瓦爾登湖邊為自己建造了一間小木屋,他就獨自一個人在那裏勞動、學習,並且一直居住了兩年。

從大學出來,他不謀生立命,安家做事,求得薪水豐厚的職務,卻要尋求獨自隱居。他竟然也能夠抗拒一切通常的道路,辜負家人的期望,保存他孤獨自由的決心,讓自己絕對自主,也要讓每一個人都絕對自主,他的處境也就可想而知了。

梭羅從來沒有躊躇,他不肯為了狹窄的技藝或是職業而放棄他在學問和行動上的大誌,他的目標是一種更廣博的使命,一種超達的藝術境界,能使我們好好地生活。如果他需要錢了,他會去做些與他性情相近的體力勞動來賺錢——比如說,造一隻小船或是一道籬笆,測量,或是別的短期工作。他有吃苦耐勞的習慣,生活上的需要又很少,又精通森林裏的知識,算術又非常好,所以,他在世界上任何地域都可以謀生。

17歲少女艾倫的到來,打亂了他寧靜安謐的生活。他的內心被艾倫牢牢地拴住了。他開始魂不守舍,想入非非。他再也按捺不住自己那顆孤獨自由的內心。他曾在日記裏寫道:“愛情是沒有法子治療的……除了更深地去愛!”,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與他在同一所學校教書的哥哥約翰,也喜歡上了可愛的艾倫。

由於兄弟倆平靜的性格,他們沒有發生任何爭吵,不久後都認同接受了這一事實。而同時被兩個男孩喜歡的艾倫也充滿了快樂。她和他們兄弟倆一起去風景秀麗的康鎮山水之間漫步、登山、劃船、森林探險,在老樹上刻下各自的姓名……像所有的愛情故事一樣,約翰、梭羅和艾倫的故事也按著應有的邏輯進行著。

當身為兄長的約翰向艾倫表示了他的愛慕之心時,意想不到的是,他遭到了艾倫的拒絕。之後,梭羅也不甘示弱,積極求愛。他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求愛信。但艾倫卻用筆調冷漠的文字回複了梭羅。不久,艾倫嫁給了一個牧師。

一天,約翰在一條皮子上磨剃刀片時不小心將左手中指劃破,病毒迅速蔓延。十天之後,便溘然長逝。梭羅得知後傷心欲絕,從此再也沒有愛上任何人。

梭羅一生都沒有結過婚,一個人過著獨居的生活。他像一個佛徒聖僧一樣,不吃肉也不喝酒,也從來不吸煙。他寧願做思想上與肉體上的獨身漢,過著貧困的生活——為他自己著想,也不想違背自己的誌願。他沒有欲望,沒有熱情,也沒有嗜好,更沒有任何強烈的欲望,內心一片聖潔。他拒絕參加晚宴,他說:“他們因為他們的晚餐價昂而自傲;我因為我的晚餐價廉而自傲。”如果有人問他愛吃哪一樣菜,他會回答,“離我最近的一碗。”

他寧願減少他日常的需要,也不想奢侈浪費。他覺得知足就是一種富有。他旅行起來經常步行幾百裏,在農人與漁人家裏付費住宿。他認為,這樣親近漁人,而且還過得幸福愉快,他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一次,他因不讚成公款的某些開支,拒絕納稅,就被關到監獄。一個朋友替他納了稅,他被釋放了。第二年他又被恐嚇著,可能遇到同樣的麻煩。但是,他的朋友不顧他的抗議,仍舊替他納了稅,使他擺脫了不少無畏的纏繞。無論什麼反抗或是嘲笑,他都不拿它當回事。他冷冷地說出他的意見,如果在場的每一個人堅持相反的意見,他依然是那麼淡定、坦然。

梭羅體格結實,吃苦耐勞。他是一個閑者,喜歡談話,甚至可以一直談到深夜。他的生活不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他曾說:“你可以在鐵路旁邊睡覺,而從來不被吵醒;大自然很知道什麼聲音是值得注意的,它已經決定了不去聽那火車的汽笛聲。而一切事物都尊敬虔誠的心靈,從來不會有什麼東西打斷我們心境的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