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馬克·吐溫的傳奇一生(1 / 3)

風雨話滄桑——馬克·吐溫每個人都像月亮,有著從來不讓

任何人看見的陰暗麵。(馬克·吐溫)

想必大家都知道馬克·吐溫,因為他是一個幽默大師,近代幽默文學的泰鬥!他一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幽默的小故事:

有人為了在“愚人節”戲弄馬克·吐溫,就在紐約的一家報紙上報道說他死了。結果,馬克·吐溫的親戚朋友從全國各地紛紛趕來吊喪。當他們走到馬克·吐溫家中的時候,隻見馬克·吐溫正坐在桌前寫作。親戚朋友們先是一驚,接著都齊聲大罵那家造謠的報紙。馬克·吐溫毫無怒色,他幽默地說:“報道我死是千真萬確的,不過把日期提前了一些。”

當馬克·吐溫應邀一次宴會時,他在席間曾讚美一位貴婦說:“夫人,你太美麗了!”出乎意料的是,那夫人卻說:“先生,可是遺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樣的話回答你。”馬克·吐溫靈機一動,就笑著說:“那沒關係,你也可以像我一樣說一句假話。”

有一次馬克·吐溫坐了一列開得很慢的火車,他很抱怨。當查票員過來查票時,馬克·吐溫竟然遞給他一張兒童票。查票員調侃道:“我還真沒看出您還是個孩子呢!”

馬克·吐溫就回到說:“現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但我買票上車時還是個孩子哩。”

一次偶然的機會,馬克·吐溫與雄辯家瓊西·M.得彪應邀參加同一晚宴。

席上演講開始了,瓊西·M.得彪滔滔不絕,情感豐富地講了20分鍾,贏得了一片熱烈的掌聲,然後輪到馬克·吐溫演講。

馬克·吐溫站起來,麵有難色地說:“諸位,實在抱歉,會前瓊西·M.得彪先生約我互換演講稿,所以諸位剛才聽到的是我的演講,衷心感謝諸位認真的傾聽及熱情的捧場。然而,不知何故,我找不到瓊西·M.得彪先生的講稿,因此我無法替他講了。請諸位原諒我坐下。”

馬克·吐溫還有一次外出到一個小城鎮做演講。晚飯前,他先去一家理發店刮胡子。

“你是外地人吧?”理發師問。

“是的,”馬克·吐溫回答。“我是頭一次到這裏來”

“你來的正是時候,”理發師繼續說。“今晚馬克·吐溫要來做演講,我想你會去的,是嗎?”

“噢,我也是這樣想。”

“你搞到票了嗎?”

“還沒有。”

“票全都賣光了,你隻有站著了。”

“真討厭!”馬克·吐溫歎氣著說。“我的運氣真不好,每次那個家夥演講時我都不得不站著。”

當有一天馬克·吐溫到某地旅店投宿,事前有人告知他此地蚊子特別厲害。他在服務台登記房間時,一隻蚊子正好飛來。馬克·吐溫就對服務員說:“早聽說貴地蚊子十分聰明,果如其然,它竟會預先來看我登記的房間號碼,以便晚上對號光臨,飽餐一頓。”

服務員聽後不禁大笑。結果那一夜馬克·吐溫睡得很好,因為服務員也記住了房間號碼,提前進房做好滅蚊防蚊的工作。

一位讀者在他的報紙中發現了一隻蜘蛛,便寫信詢問馬克·吐溫,看是否是吉兆或凶兆。馬克·吐溫回信道:“親愛的先生,您在報紙裏發現一隻蜘蛛,這既不是吉兆,也不是凶兆。這隻蜘蛛隻不過是想在報紙上看看哪家商人未作廣告,好到他家裏去結網,過安靜日子罷了。”

馬克·吐溫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海倫·凱勒曾言:“我喜歡馬克·吐溫——誰會不喜歡他呢?即使是上帝,亦會鍾愛他,賦予其智慧,並於其心靈裏繪畫出一道愛與信仰的彩虹。”威廉·福克納稱馬克·吐溫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馬克·吐溫的一生是一個傳奇。而命運的來臨,在哈雷彗星劃過長空的那一年的某天他降生了。後來,他自己預言,當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出現時,他會隨它離世。也正好是那年4月19日彗星果然出現,他也在第二天逝世。

馬克·吐溫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家庭。他的兩個兄弟姐妹曾在童年就不幸夭折,而唯有他的哥哥奧利安·克列門斯、姐姐帕梅拉和他幸存。他的父親在當地擔任律師一職,每個月的薪水很少,家裏經常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他的母親瑪格麗特死得也很早,馬克·吐溫還是幼童的時候,他的母親就離開了人世。

隨後,他的父親、哥哥、姐姐和他就搬遷到了密西西比河的一個港市,港市優美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氣息,使年輕的他過得非常快樂,給他的心靈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的名著《湯姆·索亞曆險記》和《頑童流浪記》就是在這裏完成的。

馬克·吐溫生活在西部,西部粗獷的人文自然環境和對眾多奴隸的壓迫等都給了他很深的印象,後來他也就把自己的這種感受和經曆也一並寫進了小說。當馬克·吐溫12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突然去世,他也隻有靠著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度日了。

年僅18歲的馬克·吐溫就到處漂泊,四處謀生。他曾先後到過紐約、費城、聖路易和辛辛那提等做印刷工人、送報人、排字工等。22歲時,馬克·吐溫回到密蘇裏州。在下密西西比河到紐奧良的旅途中,輪船的領航員“碧士比”要馬克·吐溫終身成為輪船領航員。

馬克·吐溫希望他的弟弟也能夠做同樣的工作,就讓他也跟著自己做了領航員。但是,他的弟弟在輪船上工作的時候卻因為輪船爆炸不幸遇難。馬克·吐溫為他弟弟的死感到十分內疚,總感覺自己一生都對不起自己的弟弟。

當1861年南北戰爭爆發時,馬克·吐溫根本不能容忍自己殺任何人,也不希望自己看到別人殺人,於是,他就離開了那裏。他去找哥哥奧利安那了,並與哥哥橫越大平原區和洛磯山脈,一直遊玩了半個多月。他們哥倆還遊曆了鹽湖城摩門教的社會,他的這些經曆都為自己後來寫作《艱苦歲月》一書做了鋪墊。

一次,馬克·吐溫被分配到夏威夷州,就在那裏他做了平生的第一次演講。在前往歐洲和中東的旅程期間,他寫了《傻子旅行》一書,還見到了查爾斯·蘭登並看到蘭登姐姐歐麗維亞的相片。馬克·吐溫對歐麗維亞一見鍾情,並在一年之後與她訂婚,又於一年後結婚。歐麗維亞為他生了兒子蘭登,但蘭登在19個月時就死於白喉。

不久,馬克·吐溫一家遷往康乃迪克州哈特福特。在那裏歐麗維亞生了3個女兒:蘇西、克拉拉和讓。馬克·吐溫的婚姻維持了34年,直到歐麗維亞去世。

馬克·吐溫的第一部巨著是《卡城名蛙》,之後的兩本著作是他在密西西比河上的經曆。就是他的《湯姆·索亞曆險記》和《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是美國的名著,無論從社會內容、思想意義,還是從藝術風格、語言技巧方麵考慮,它都是一部偉大的小說,永遠散發出“非常清新”的“青春氣息”。

《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是《湯姆·索亞曆險記》的續集,嚴肅的氣氛比後者更為濃厚。這本書成為了美國大部分學校的必修書,因為哈克放棄服從規矩,而很多這樣年齡的人正是這樣想的。

可是,令人感到新奇的是,馬克·吐溫是以“說笑話的能手”登上美國文壇的。一般的評論文章或者文學年鑒總是把他與“滑稽作家”、“幽默家”聯係起來。

當他的《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發表之後,編輯為了“保護讀者趣味“,刪掉不少“粗話”和“低級描寫”。即使經過防疫措施,高雅的讀者還是抗議以講究文體著稱的《世紀雜誌》居然發表這樣低級庸俗的東西。但是,馬克·吐溫好像沒有聽見這樣的批評,在美國出版《哈克貝利·費恩曆險記》時居然一字不改。

《旅行家》就宣布說,“這本書因庸俗粗糙受到譴責”,這是因為“庸俗幽默的時代已經過去”,“由於讀者趣昧日趨高雅,誇張的幽默也為時不久了。將來的幽默必須純淨和忠實。”

為什麼美國19世紀的一部傑作在當時受到如此冷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