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接反應:港台音樂人一向奉行拿來主義,抄完了日本,改抄韓國,聽聽鄭秀文、陳慧琳的專集,都是舞曲,還都是電子的。就是欺負咱不懂韓語是吧,聽不懂李貞賢隻好聽你們的了!可是也別太懶了呀,別連混音效果都照抄了。拿這賺FANS的錢,可真賺得太不義氣了。
韓流:正在進行時
先來說說2002年的世界杯,這韓國足球,可真是讓人刮目相看。掀翻了意大利,踩扁了葡萄牙,反“鬥”了一回西班牙鬥牛士。這淒連不斷的冷門,讓我們在這個夏天,足足地“清涼”了一下。沒想到乍為中國口號的“衝出亞洲”,其執行者竟然是我們這個坐居彈丸之地不起眼的鄰居?當然韓國贏得很辛酸,“裁判幫忙”、“上麵有人”、“意大利球迷的騷亂”,都足以讓他們鬱悶上一陣子了。當然也有人說,“世界杯四年一屆,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東道主這點好處沒有,那建體育場用的上億億的錢,怎麼向納稅人交代?”還有另一說是:“韓國精神確實令人折服。”
可是愛爾蘭的精神也讓我們折服,但他們卻是輸了。
韓國,四年以後,不進八強,可有什麼臉見人啊!
其實,所謂的哈韓族,因為年齡偏小,他們的注意力投放在娛樂圈的很多。作為我們的鄰邦,同樣有著悠久文化的韓國,有很多值得我們去了解的地方。當然不是說有錢去釜山濟洲幾日遊,購個物滑個雪就算到了韓國了。說句刺激你的話,4·15國航那架波音767客機,就是在釜山機場附近墜毀的,死的大多是去旅遊的。
嗬嗬,不危言聳聽了。說到旅遊,金大中總統及歌手孫悅都曾作為“旅遊大使”出現在屏幕上,笑嗬嗬地向你致意:“歡迎來韓國。”
那麼韓國到底是個什麼概念呢?
別看它小,人家可是舉辦過奧運會的。漢城作為世界第十大城市,1988年它承辦了第二十四屆奧運會,有來自一百六十個國家和地區的一萬三千多名運動員和體育官員聚集一堂。這是自1976年以來第一次沒有受到抵製的奧運會,它超越了意識形態的分歧與國家政治,使奧林匹克運動重返正軌。就韓國國內而言,這一成功還要歸功於二萬六千名各種年齡的誌願人員;向約五百名奧運會客人敞開門的家庭。“手拉手”這首歌還記得麼?不知道唱這歌的兩對雙胞胎歌手現在在幹嘛?
曆來靠海的地區都很富有。韓國雖說是山地國家,但是海岸線曲折,領土之內分布了數千個小島。旅遊資源和石油勘探都很發達。加上韓國人堅持使用國貨抵製“日美”的行為,使雖然低迷的但還並未被擊垮的民族重工業擁有著重新振興的曙光。
大韓民國國花是無窮花,學名:木槿。
韓國國歌的歌詞中有這麼幾句:“錦繡江山三千裏,無窮花遍野盛開。大韓人誓死衛國。願韓國屹立萬代!”可見我們的鄰邦有著一顆頑強的心髒,作為一個民族,我們與他們之間有著很多相似之處。
韓流:讓我們有些想法
韓國,彈丸之地,但韓流帶給中國甚至亞洲地區的衝擊,是巨大的。電影、電視業方麵,《我的野蠻女友》在港台地區有著很好的票房;在大眾口碑當中,韓國的FLASH似乎可以與日本“動漫”一樣,獨撐亞洲門麵。娛樂業的侵襲一向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風向標,就好像好萊塢甩出部電影就謂之大片,而歐洲片再怎麼艱澀難懂,那也是個藝術。所以,“韓流”的肆虐,其實也是韓國國力的隱形附屬品。
咱們這兩個鄰邦,一日一韓,都可以說在曆史上受過我們“大唐”的影響。但他們現在趕超上來了,成了世界舞台上亮眼矚目的演員。
中國紅隻是作為一種取材在巴黎時裝秀上小露了一臉,肚兜也不過是由章子怡發揚光大了一陣,而且國人的反應遠比人家老外激動,自己家櫃台裏先興起來了。這些個曾經的“糟粕”也就是愛獵奇的設計師還研究研究、挖掘挖掘。一句話,這些五千年存下來的古董,被當作珍奇一樣,偶爾拿出來,拍拍灰塵翻個新,不值得驕傲。就好像人家借鑒中國的元素,也借鑒印第安的元素,它從本質上說明不了你受人家重視的程度。也好像上海的新天地,隻不過借石庫門的名頭,來一個懷舊式的娛樂場所集中營。咱自個兒得清楚自己的地位,別高興忒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