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片名:我的老婆是大佬(2002年4月出品片長一百分鍾)
導演:趙真奎
主演:趙真奎、申恩慶、樸相勉、安宰模
星級:**
片觀:當我們還在為韓國男人性格的突變而嗟歎不已,斜刺裏卻忽地殺出個女大佬。這倒是在韓國乃至於亞洲和世界的電影長廊裏,樹立了一個新的人物形象。可恨那一丈青、母大蟲等使用冷兵器的高手生不逢時,沒撈到這等機會。
歸根結底,影片還是屬於搞笑。你看:女大佬使的家夥搞笑,像一隻蟹鉗一拆為二,各執一在手;為了了卻命如風中殘燭的姐姐的願望搞笑,女大佬先結婚後又要承諾懷孕;不抽煙不喝酒老實巴交的老公搞笑,最後的場景是在兩軍對壘的陣前給大佬老婆遞上半隻蟹鉗樣的刀。
這是個一笑了之的片子。
8.片名:春香傳
導演:林權澤
主演:李效情、趙騰雨、沈銀河
星級:**
片觀:這是一個廣泛流傳的民間故事,不僅流傳在韓國,還流傳在朝鮮。這是一個與我們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相媲美的動人傳說,隻是曆經患難的春香終與李夢龍結成金玉良緣,而梁祝隻是以化蝶結局。電影《春香傳》的敘述架構采用了時空交錯的手法,把今天劇場裏說書人的演唱與往日的傳說糅合進行。同樣的題材,金喜善在1994年也拍過一個版本。
把本來準備對《JSA共同警備區》說幾句的篇幅置換給了春香與李夢龍,這並不因為該片是韓國曆史上第一部入選戛納電影節競賽單元的影片;而是韓國的電影工作者對於民族優秀文化的態度和立場。
9.片名:朋友(2002年1月出品片長一百十六分鍾)
導演:郭景澤
主演:張東健、徐太和、鄭雲澤、劉五性
星級:**
片觀:這四個人所穿的學生裝,乍一看,有點像當初國民革命軍的製服。四個中學生結成死黨,拳打腳踢校園內外,長大後是各奔東西,其間又穿插些三角戀愛。這麼個韓國的F4故事,在韓國創下了票房的記錄,超過了此前的《生死諜變》和《JsA共同警備區》。
這種故事,好萊塢早就玩過,記得有一部片子說的也是四個男孩,總體是要略勝《朋友》一籌。至今仍然不忘那個鏡頭,有些泛紅耀眼的陽光下,臨街的屋頂,躺著四個百無聊賴的男孩……
有評論說:票房的踴躍是影片所反映的年代令觀眾觸景生情而憶苦思甜。所以說,沒有引發我們的共鳴是理所當然的,片子拍的是20世紀70年代的韓國,而不是中國。若是衝著看弟兄們的情義,那絕對在我們的《三國演義》和《水滸》之下。
10.片名:八月照相館
導演:徐真鎬
主演:韓石圭、沈銀河
星級:**
片觀:沒有想象的那麼好,要麼是一些傳播提拉了期望值的緣故。
一個朦朦朧朧的愛情故事,朦朧是因為男主角身患不治之症。這個理智的照相館老板,透過玻璃窗,默默地望著他心儀的女孩。沒想到那個交通督導員與他進行理智的較量,都是三棍子打不出半個屁的主。沒有唱出一曲絕唱,當然就感受不到愛的洶湧澎湃,哪怕是有些潛流的湧動。因而在人去館空的時候,記憶的底片不曾刻下足以讓我們淚流滿麵的東西。
影片的節奏是舒緩的,一切都顯得如一輪暮冬裏慢慢下沉的落日,包括男主角像呆頭鵝般的笑顏。與其說是個愛情故事,還不如說是歌唱了一個小車不倒隻管推的理智青年。
(的篤板)
上海:新十字街頭
一個關於上海商鋪投資研討會的Catalog上寫著這樣一句話:城市的過去看羅馬,城市的未來看上海。
那上海的現在看什麼?看上海的新十字街頭。
一個個十字街頭,構成了上海的城市坐標,也掌握著這個城市的天然話語權。在街頭穿梭著的人群,不知不覺地豐富著空間的情緒。
如果說上海是海,那麼,淮海路、南京路、四川路、福州路就是一條條魚,這個城市的每個街頭就是星羅棋布的花蛤和蛤蜊,魚們和蛤們正是海中的精靈!
我們在這裏選擇一條魚(淮海路)和五個蛤(南京東路外灘、徐家彙、汾陽路桃江路、東昌路浦東南路、長樂路東湖路),來記錄現實上海這個海的氣息和味道。
南京路是眾所周知的一條金魚,淮海路可能是一條鱖魚,一個是供人觀賞的,一個是自家用的。可以自家享用的淮海路,每個十字街頭都有些故事,我們選擇淮海路上的十字街頭,把它們記錄一下,所以就有了“魚骨的淮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