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4)(2 / 3)

而蛤們實在是比較鮮活,可以作為一道“下酒的小菜”。

外灘的標誌性在曆史中成為曆史,但有一樣,原來的花旗銀行們現在還是花旗銀行們,不同的是江那邊有了“擎天一柱”。展開的卷筒紙模樣的高架破壞了這裏建築的寧靜,但誰都知道,你可以有想法,但沒有辦法。

徐家彙這個十字街頭的人流就像印鈔機上流動的鈔票,繁華本身倒似一股股熱浪,讓空間焦躁、不安。在衡山路的盡頭是國際婦嬰保健醫院,在醫院門口的右邊有個橋洞,穿過就可去龍華,這些元素放在一起,多少有點生命的意象。

汾陽路、桃江路口的普希金像給這裏定下了可以抒情的調調,套用夢想劇場的那句話很準確: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歡迎您帶著您的夢走進普希金像下。這裏有安靜氣氛中張揚的百合花的氣息,可以讓你完美地完成——一聲歎息!

選擇東昌路、浦東南路這個十字街頭,是因為它在浦東,而且這裏不是很直白地表達大都市概念和天價樓盤。在談不上時尚的這裏,可以見到公寓新村的人口處,叫賣的攤販、討價還價的主婦。平民仍然是城市的主體。

長樂路、富民路、東湖路、延慶路、新樂路口的小資們是典型的、上海化的。在清早街口的大餅、油條叫賣聲中,城市中老小資們開始了晨練,“田漢同誌”怡然地坐在那裏看著。一個小時的塞車過後,才是青春輩的小資們登場,開始這裏的一天。

城市的十字街頭記錄著城市很濕潤的一麵。從更徹底的意義上講,對我們而言,不過是完成一件事:對時間的恐懼和對幾何的熱愛。

(劉運輝)

記錄空氣

上海熱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了,而且沒有衰退的痕跡。那麼多人在談論上海、向往上海,真實的變化加上虛構、想象,將這個城市塗抹得色彩奪目、無法細看。

不管置身此外的人是怎麼評價的,總覺得做今天的上海人是辛苦的。被那麼多晝夜不停、不由分說的變化挾裹著,身不由己,疲於奔命地適應、領會、體驗著。昨日為是,今日為非;今天千真萬確對的,明天就成了錯;付出頭破血流代價剛剛記住的規則,卻馬上不再適用;昨天買來的時尚衣飾,今天就已經OUT,你又土了一把……

變化像激流,衝刷著每個人的神經,攪得夢境都不再安寧。即使在心裏排斥著這種令人疲倦的都市遊戲,可是我們卻發現——就像在熙熙攘攘、快步向前的人群之中,你找不到一個可以停住腳步的地方。

而且,巨變已經摧毀並且還在摧毀著記憶中的世界,誰也無法“從容享受一些已經很熟悉的東西”(張耀《咖啡地圖》)。

剛剛看完《東京日和》這本書。作者展現的東京的迷人之處很多:在斜陽夕靄中灑上一抹金黃時,或者是沐浴在紙燈籠罩的柔和光照之中的建築;木頭和榻榻米的樸拙質感;那些風格各異的街道:一幢幢讓人流連忘返的建築;公園裏成群鴿子飛翔的情景;某家飯店對麵的潺潺流水聲;地鐵站的悶熱味道和外麵的冷冷空氣……

但是正像她最後總結的那樣:東京的最迷人之處,是在時間的橫軸和空間的縱軸之間,可以拉出好多個故事。虛構的、真實的、逝去的、正在發生的,同樣的空間,標記著不同的時間點與不同的人所激蕩出來各種不一樣的記憶。上海也是這樣。因為,上海和東京都是易變、不斷更新的城市。

前幾天和我最好的女朋友約好了一起去美發。我是想剪短發,她想燙發。商量了一下,覺得以前去過淮海路、茂名路口的滬江不錯,就是打理你的頭發,沒有太多複雜的講究,就去了。下了出租車。兩個人都傻眼了,在那個記憶中很明確的位置上(就是古今內衣店和敘友茶莊的當中呀)沒有了滬江,已變成了古今的門麵。如果說那家熟悉的店,連根拔掉了,那怎麼連一個坑都沒留下,這簡直就是蒸發。一時間好像自己站錯了地方,不由得回頭看看馬路對麵是不是國泰電影院。

事實當然沒有任何魔幻色彩,隻是這個城市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個小小情節:滬江拆了,而且已經是一年以前的事了。

我們兩個人不由一起失笑:我們怎麼成了這麼過時的人了?但是,這個路口我們經常經過的,居然都沒有發現……想必是一走上街頭,刺激太多,目迷五色,就忽略了。

讓你看到很多,但隱藏了更多,即使每天每天凝眸看它,還是會——就在一轉眼,發現你的臉,已經陌生不再像從前。上海的十字街頭,它就是有這樣的魔力。仗著這份魅力,它就敢這樣薄情。

我們不曾留心的時候,已經有多少東西這樣消失了、改變了?等我們要去尋找這些曾經熟悉的一切時,有多少刺激和震驚將伏擊我們?

上海有的街頭總會讓人有些傷懷。那裏的一切告訴你,你來遲了幾十年,要麼就是來早了幾十年。過去隔了遙遠的歲月隱去了缺憾。將來因為想象變得完美,唯有現在,總是那麼多的缺憾,又那麼不停地變化,每一步也不知道是離完美近了還是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