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誌性景觀:古今胸罩公司,國泰電影院
不,我對1930年建造的國泰電影院並無好感,它那法式風味的紫醬紅泰山磚,與一路之隔的老錦江飯店相比,要遜色許多。
我想說說古今胸罩公司的事,很久很久以前,她就在那兒了。小時候跟父母逛淮海路,走到這個拐角,母親停下腳步,說聲稍等,進店去。父親和我踱到一邊,他吸煙,我東張西望,兩人默默等待。
那麼多年以後,輪到我陪妻子經過這個拐角了。我隔著店玻璃望了望,百來平米的柔美空間裏,依然不見一顆男人頭。我怕像林衝那樣,帶刀誤入白虎節堂,就等在店門口吸煙,身邊同道不少,一個個眼神往內衣店裏飄,他們不是流氓,都等著購物的女伴凱旋歸來,還有人問我借了火,大家氣氛很融洽。
我喜歡內衣店門口不期而聚的“吸煙點”,男人們默默消耗掉等候的時光,玻璃兩邊都是可愛的場麵。
鋼筋叢林上的貓步
淮海路——重慶路口
標誌性建築:天橋,高架
因為手機信號變差,常聽見有人在這個十字路口大聲說話。
高架,天橋,寬闊的馬路,淮海路綿延至此,陡然吹起了剛勁的風。情調突然被削弱,城市露出了它鋼筋叢林的本色。
一年之前,新銳設計師王新元將他的時裝秀放在這裏的人行天橋上,時間是淩晨零點。在現實主義色彩漸重的淮海路東段,模特們的曼妙貓步遭到了冷遇,高架路上飛馳的車輛不會為美麗而停頓,午夜不歸人也早有了快樂的歸宿。
天橋向右,錢櫃盧灣店;天橋向左,好樂迪量販。
歌聲雖不入耳,請多包涵。
執拗的市井陣營
淮海路——西藏路口
標誌性景觀:西藏路花鳥市場,東台路古玩市場
如果穿睡衣,趿拖鞋,也可以出現在淮海路上,那麼,隻能是這裏。
沿西藏路右拐,去兜兜花鳥市場和古玩市場,你已離上海西區很遠,試試另外一種快樂吧。
上海人的氣質,頗多自相矛盾的地方。洋氣,但丟不下市井快樂。我有個才情出眾的朋友,他去大劇院聽歌劇(他係高水平欣賞者),乘幕間休息溜了出來,隻為趕回家喂他的熱帶魚“七彩神仙”。我的情況更糟,常常端一杯清咖凝神屏氣,準備寫篇嚴肅的文章,不料牌友一個電話過來,輕易就被勾去茶坊“鬥地主”了。
這便是漫步淮海路的尾聲了。一條路的每一段都能改變許多,一何況一個人。我們這些移民的後代,在可供夢想也可供白相的城市裏,腳步越來越輕盈,像隻尋覓魚骨頭的,貓。
(錢誌磊)
星羅棋布的城市坐標
夢幻轉彎街頭坐標:南京東路外灘
我說的夢幻轉變,就是延安東路外灘的那個路口。
這個路口原來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南京東路的喧鬧、風頭到了這裏已經是強弩之末,街道似乎開闊起來,空氣更多的含了水汽。拐角處是東風飯店,建築的格調顯然也是貴族的,但是柔和了許多,一直很有人氣。樓梯很漂亮,而且走起來很舒服。二樓似乎有過舞廳——因為當時到處都是舞廳,反而記不真切了。但肯定有台球室,吸引不少老克勒和向往有閑生活的少年。一樓原來是餐廳和點心外賣,後來變成了肯德基,生意非常火爆,直到整個賓館關門裝修、不了了之。
沿著馬路右邊進去,首先是71、127路車站,上海排隊秩序最好的站頭之一;再過去一點就是聯誼大廈,20世紀90年代初,每天上班要再換71路,如果公交車脫班了,我會走到這裏叫出租車,因為這裏車多。聯誼大廈也是引人注目的地方,一些上檔次的聯歡會、聖誕晚會,還有正規的宴會,都會選擇這裏。它的布置和氣氛都是往裏收的,但是越發顯得洋氣和有來曆——這樣笨拙地描寫聯誼大廈曾經給人的感覺,是因為在當時,“格調”還不是一個常用詞。
這個路口,給人的感覺更多的是平緩的、疏朗的,可以淋淋雨,可以步行、還可以邊散步邊聊天的。加上對過是輪渡碼頭,許多人在那裏來來往往,無形中拓展了想象的空間。要麼,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或者,渡水複渡水,看花還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
後來就建了延安東路高架。整個景觀全變了,空間也不見得多麼逼仄,但是咄咄逼人,高架上是呼嘯的速度,高架下也找不到昔日那種步行的感覺。但是沒有太多人抱怨。因為上海當時的交通實在讓人太痛苦了,我們要發展,這是硬道理,格調之類應該緩行。何況我們也變得沒有那麼多時間步行了。我們整天在趕時間,我們坐車,呼嘯的速度才能安慰我們內心的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