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13)(1 / 3)

早:很多人常常在固定的站點上車,又在固定的站點下車,他似乎就是這樣嚴謹和有規律。

6:我不知道她從哪裏上車,也不知道她在哪裏下車,她對我而言是一個遙遠的方程式,似乎永遠都無法給出答案。

6:我和他愈走愈近,可以聞到他身上極淡的煙草味道,融合著須後水的香味。我想要他注視著我的眼睛,這樣我就可以和他說話,或許這就是一個新的開始。

6:我和她愈走愈近,幾乎可以看到她臉上每一個微小的細節。但是我不敢看她的眼睛,因為我怕自己會不由自主地陷進去。

早:我們終於擦肩而過,沒有任何的言語。或許我們都害怕或不能承受流行在這個城市的拒絕和冷漠。我看見他消逝在人流中,我們彼此最終仍將去往不同的方向。

6:我們終於擦肩而過,沒有任何的言語。我隻是拒絕一段陌生人的感情,盡管心底是那樣地渴望。我任由我的背影在顫抖,任由背影出賣我的脆弱,我都無法回過頭去看她一眼。

早:地鐵是一個容易告別的地方,我們總是在這裏上演相聚與離散。但我仍然執意隻愛陌生人。

6:我知道我們明天還會相遇,生命本來就是這樣的離散。對於陌生人的愛意,也許,我明天應該注視她的眼睛。

[終點]

1號線早

[8:39上海火車站站]

如果乘坐地鐵的目的是要到上海火車站搭乘火車,那麼地鐵上最後一段的行程就成了去向他方的預演,就要遠行的人往往會對著滿車廂的陌生人,在一堆行李中眼光迷離。

這一站總是紛紛擾擾,人們來去匆匆,向著地上或是地下的另一端流去,如同潮水般漲退。或許有些人從一個陌生的地方而來,或許又有些人要去往另一個陌生的地方。在長長的地道裏,有種似乎迷失了自己的錯覺,感受著城市中的孤獨和疏離。我們在地下或是地上不斷穿梭,也在此處和他方之間往來,卻常常會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於是開始感覺到自己的渺小。

這是一個終點,但又會不會是一個新的開始,讓我們重新演繹相聚與離散的故事?

2號線6

[8:37陸家嘴站]

地鐵在過了河南中路之後這一段,將要穿過黃浦江,來到浦東。一事實上,在延東隧道和兩座浦江大橋通車後,地鐵2號線越江的意義已經不再像當初那樣顯赫。然而這一段畢竟是一種跨越。我知道,這時候在我的上方,是浦東可賴以驕傲的大手筆,世紀大道。

有個朋友跟我說,他每天都會在大道上經過,走進那份忙碌、緊張與刺激。很多次驅車從浦西回來,要穿越延安東路隧道回到浦東,每次到了浦東,車子駛在陸家嘴的世紀大道上,神經就會不由自主地亢奮起來。與外灘的昏黃懷舊的色調相比,這裏的色彩更加振奮人心,TOWER、PLAZA的帶著金屬質感的外殼,更能夠刺激神經,激發想象力。

當地鐵列車在這一站緩緩停下,那些等待在門12I準備下車的男女,眼神中似乎有一絲焦急,然而更多是一種身份的宣揚。作為上海金融的心髒,與世界脈搏最為接軌也是最為頂級的CBD,在這裏上班,也是一種榮耀。因而他們即便是趕時間,也要趕得優雅、高貴、帶著商務的繁忙味道。

[8:45世紀公園站]

地鐵開到這裏,車上的人已經不多了,我也有足夠的空間來舒一口氣。

前麵站點的那些繁華,那些時尚,都是屬於上海的最輝煌的地帶,而在浦東,作為新生的力量,世紀公園的氣質卻是別樣的。以如此偏僻的地段,創下樓盤超過六千元一平方米的天價,你不得不慨歎上海的中心其實是在不斷地變化的。就像地鐵,每時每刻都在移動,你沒有辦法說清它的確切位置。

過了這一站,終點張江高科站也已經在望。

(縈嫋6鳴嶽)

地鐵解讀

上海有地鐵之於上海城市的意義,在將來上海的文化曆史裏.可能會占據一段非常醒目的篇幅。其重要性應當不亞於煤氣燈之於1895年的上海,電影院之於20世紀30年代的上海。地鐵在西方國家,應當算是上上個世紀的發明。百十多年後,在上海中學語文課本裏,赫然出現了一篇關於尚未完工的上海地鐵i號線各個車站的介紹,按照教學大綱的解釋,這是一篇說明文的範例。但在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視野裏,地鐵實際上包括了現代性的諸多要素,它是各種現代技術的集合體,貫徹了各種現代觀念,甚至改寫了關於城市空間以及時間的現代理解方式。不管怎麼說,畢竟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上海的重新崛起中,地鐵如期而至,而且接二連三,源源不斷,一個以地鐵為主幹、四通八達的現代軌道交通網絡已經初見雛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