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主題:上海新十字街頭(19)(3 / 3)

走出多倫路,想著王剛的“化整為零”和“化零為整”。中國富翁那些被人漸漸淡忘的往事與細節,記錄如下:

劉永行

【個人檔案】東方希望集團董事長,1948年出生於四川新津縣一個普通幹部家庭。經過十九年艱苦創業,兄弟四人建立起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1994年4月,希望集團總部從四川遷至上海浦東。

2001年,以資產八十三億元名列《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行榜的首富。

【往事】十年後的工資想象

1980年,四川新津師專宿舍。寢室的臥談會,那天晚上熄燈後,大家談著談著議論起實現四個現代化後,我們的工資應該是多少?當時大專生工資是四十多塊。於是,有同學大膽想象,說實現了四個現代化,就可以拿到兩百多塊的月工資。

劉永行說:至少在一千塊錢以上。

說完了工資,又說起那時是不是有可能私人買汽車。劉永行說:十年以後私人能買汽車不是幻想。

【自述】大陸首富第一筆錢賺了三百多元

在1980年我快畢業時的那個寒假,我回到家裏,兜裏還有兩塊多錢。我跟太太講:今年我們不要買肉了;但兒子說,要吃肉。我跟太太上市場用八元錢買了一隻大鵝回來,兒子跟鵝一起玩。我們想等他不注意時宰鵝,後來鵝跑丟了,兒子哭著要鵝。

這時候,鄰居就說你不是會搞無線電嗎,我看到市場有那麼多人拿著收音機找不著人修,過節家家戶戶都關門了。我想是啊,憑自己的勞動為什麼不可以創造?我就寫了個小廣告,擺了個小攤,七天時間收了三百多件活,用十天時間把它修完。收音機電視機錄音機,平均一台收一塊錢,賺了三百多元錢,這個時候三百多元錢可了不起呀,相當於我們全年的工資收入。

【細節】三十六元一件的襯衫

他說喜歡穿純棉的、穿起來覺得很舒服很寬鬆的衣服。有一次在大賣場,花四百多元一下子就買了十一件襯衫,各種顏色的都有。每件才三十六塊多。到中央電視台、湖南電視台錄節目,都穿這三十六元一件的襯衫。

劉永行說“還有那次福布斯雜誌給我拍照。就穿著這件襯衣拍的。最後他們把它登出來了。”

張果喜

【個人檔案】江西果喜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五十歲。十五歲輟學,十九歲變賣住了三代的私房,換得一千四百元下海開辦餘江曆史上從未有過的雕刻廠。80年代初,還在以萬元戶作為先富起來的標準時,張果喜個人資產已達三千萬美元,遂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億萬富翁。

1993年6月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將一顆星星以張果喜的名字命名,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也是惟一的一位企業家獲此榮譽。1996年獲得小行星命名的是李嘉誠,2002年是錢學森。

2001年《福布斯》中國大陸富豪排名第三十八位,資產十二億元。

【往事】二十套樟木箱,換來一萬多塊

1973年張果喜籌借了兩百塊錢到上海,到四川北路上的上海藝術品雕刻一廠參觀學習。因為是第一次遠離家門,很擔心這兩百塊錢放在一個人身上被偷就壞事了。於是,張果喜自己帶一百塊錢,還有一百塊錢分別由另外的兩個人帶著。

在廠裏,張果喜看到一套雕刻的樟木箱,就問廠長王俊祥價格是多少。王廠長回答說,一個樟木箱是兩百多塊錢。他當時的感覺:“這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商機。”

在上海學習了七天,回到江西又試製了半年多,按照上海生產雕刻樟木箱的過程生產了第一隻樟木箱。張果喜果然有喜。第一次去交易會,就拿到二十套樟木箱的定單,賺了一萬多塊錢。“第一次賺到錢,當時我就很激動。那時我年紀很輕,就像十幾歲小孩,天天盼望過年一樣,到過年有新衣服穿,有大魚大肉吃。但更主要的是激動之餘,我們找到一條生存之路。”

【自述】條件再好一百倍,也不可能換太太

我太太是醫院的藥劑師,在我創業期間給我提供了很大幫助。我開始辦雕刻廠時資金困難。我已有兩個女兒了,在那時,非但我一分錢不可能提供給家裏,而且全部由我太太撫養。我太太還從她的工資裏麵每個月省出十塊錢,讓我抽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