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為精彩又意味深長的是,馬德被“雙規”之後,第一個就把他曾經的搭檔、前綏化市市長王慎義“毫不吝惜地供了出去”。這也從旁印證了綏化官場一度盛傳的馬德與王慎義“明顯地對立不配合”的傳言。而恰是在“馬德定的事情王慎義不執行,王慎義提的意見馬德不支持”的對立中,綏化市卻依然形成了“書記賣官,市長賣工程”的默契局麵。兩人甚至在一項市政工程中達成“君子協定”,劃地為界、分肥而食。也就是說,盡管馬德江湖中關係錯綜複雜,卻還是在共同的利益下形成了一個既爭鬥又勾結的利益集團。在這樣的惡劣氛圍下,綏化官場腐敗自不待言,而綏化百姓也必然成了各級腐敗官員搜刮的對象。
王慎義1947年10月出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1971年入黨,1969年10月參加工作,大學文化,哈爾濱師範大學(函授)中文專業,先後任公社教師、行署教育科長、行署衛生局副局長、省委政研室處級研究員、五常縣委副書記、巴彥縣縣長、延壽縣委書記、省體改委副主任、雙鴨山市委副書記、綏化市市長等職務。
王慎義調任綏化市市長後,工作還不到半年時間,他似乎感覺到有一種無形的大山在他前麵橫亙著,這座大山就是市委書記馬德。馬德在平日裏不善於言表,反而是王慎義,無論大會小會,無論是人多人少,按照馬德對他的評價來說,都要“瞎咧咧出個名堂來”。正是王慎義愛出風頭的性格,把馬德惹“急”了。
有一次,黑龍江省委一位主管黨風建設的領導來到綏化市進行調研。當時,馬德和王慎義隨同前往,經過兩天的走訪,同誌們坐下來進行座談,然後由馬德做了總結性發言。馬德按照秘書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照本宣科地來了一個講話。
當講到各級黨委的黨風建設時,王慎義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地來了一段插話。可他這一插話不要緊,一下子就刹不住車了。他從村黨小組講到村黨支部,從村黨支部又講到了鄉鎮黨委,而且還列舉了大量的先進事跡。正在王慎義滔滔不絕地而大講特講時,馬德生氣了,但是他礙於省裏客人的麵子又不好發作,便使勁地咳嗽了幾聲提示王慎義。馬德一連好幾次的咳嗽,王慎義就像沒有聽到似的,或者說根本沒有理會馬德的“提示”,王慎義還是振振有詞地講著,還是“引經據典”地唾沫飛濺著。
馬德發怒了,這時他也不管省裏的“客人”,更不顧自己的身份了,騰地站起來說道:“王市長,你累了吧!喝口水吧!”
馬德這麼一說,王慎義這才從極度的亢奮中鎮靜下來,馬上點著頭,不好意思地說:“哎呀!對不起了,馬書記你接著講!”
馬德幹咳了幾聲,扶了扶自己的眼鏡,用一種憤怒的目光瞟了王慎義幾眼,又開始了他的“演講”。
當省裏的客人走後,馬德轉過身來,用手拍了拍王慎義的肩膀,輕蔑地說:“王市長,你表現得不錯啊!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安排充足的時間,讓你盡情講吧!”
說完,馬德扭頭就走了。留下的,卻是王慎義的一臉茫然。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在任何會議上,隻要王慎義參加,馬德幹脆就不給王慎義發言的機會,氣得王慎義幹瞪眼睛。
雖然這則故事來自於綏化市當地的傳說,並有些演繹和杜撰之嫌,但從馬德和王慎義的明爭暗鬥過程中,這個故事確實有某種代表意味。
王慎義與馬德關係緊張,這已成為綏化市委、市政府機關中的公開秘密。在王慎義主管的市政府裏,要想進行人事調整也必須得到馬德的同意,王慎義這個市長是有其名無其實的一個空架子。為此,王慎義就在多種場合竭盡自己的“能量”,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可王慎義越是這樣,越是引起馬德的不滿。
王慎義沒有人事權力,無法賣官。他既想要在綏化市立足,又要幹出立竿見影的政績來,隻有從市政建設入手。因此,王慎義在擔任綏化市市長期間,基本專注於市政工程。
可王慎義根本就沒有想到,馬德的手伸得太長了。有一次,綏化市準備興建一家賓館,根據城建部門的要求,有一建築安裝公司在王慎義的主持下競選中標。一切安排妥當,就要進駐工地準備開工了。
馬德得知這個消息後,便找到王慎義,馬德毫不客氣地說:“王市長,你的賓館開工,為什麼不與我打個招呼啊?”
王慎義一聽,馬德的陣勢來頭不小,忙說:“這個市政建設,是我完全負責,還有必要向你招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