鋌而走險,高息攔儲把銀行變成自己的提款機
有了成功“操作”小西天證券部融資的經驗,“風雲老總”劉付臣儼然把自己當作縱橫商界的“金融大鱷”,此時,小西天證券部已經維持不了他的黑色資金鏈條,他的胃口變得越來越大。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通過史新紀、晏宇慶認識了光大銀行北京中軸路支行行長助理、光大銀行北京翠微路支行籌備負責人馮軍,從此,他盯上了光大銀行。
1997年6月,劉付臣找到馮軍“共商大計”。這次劉付臣拋出的招數與上次和小西天證券部史、晏二人的計策如出一轍:由劉付臣支付高息的手段,介紹客戶到馮軍所在的光大銀行辦理存款,再由馮軍將這些存款挪給劉付臣使用,並由劉付臣支付高出利息部分……
與小西天證券部史、晏二人相比,光大銀行的馮軍無疑更具“魄力”。在較短的時間裏,他將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北京市總工會等30多家單位和個人在光大銀行北京中軸路支行及翠微路支行的40餘筆存款中的6.63億元人民幣,轉到劉付臣控製的賬戶上,供劉付臣購買天津市南方科技廣場、承租和購買北京市京都商業中心等項目。
至此,劉付臣夥同史新紀、晏宇慶、馮軍3人,挪用資金數額已經高達11餘億元。而劉付臣如此大手筆的運作,也越來越讓史新紀、晏宇慶兩人擔心起來,畢竟劉付臣拖欠了小西天證券部的大筆資金,他們兩人總是不停地催促劉付臣還錢。但是,劉付臣搞來的錢除了用於支付高額利息,其餘的全部進入“資本運作”了,根本沒有錢還給他們。最後劉付臣被逼急了,他提出從光大銀行貸款來還欠小西天證券部的巨額資金,但向光大銀行貸款是需要擔保的。劉付臣要求史新紀、晏宇慶兩人幫忙提供擔保,此時兩人有苦難言,隻好硬著頭皮答應。
1998年7月,史新紀、晏宇慶以小西天證券部的名義,為劉付臣在光大銀行北京中軸路支行申請開具承兌彙票和貸款出具虛假的國債代保管憑證、協議及保證書、承諾書等擔保文件。拿著這些文件,劉付臣分別與光大銀行簽訂了銀行承兌協議和貸款合同,騙取錢款共計1.65億元。
挪用11餘億元,詐騙1.65億元,劉付臣的“資本運作”動用了13億元。這不能不令人咋舌。但是,有了銀行和證券公司做後盾,劉付臣的“資本運作”手筆越來越大。1996年,劉付臣與北京市商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簽訂了金額為4億元的租售合同,開發北三環一座商務大廈;1997年,劉付臣欲以1.2億元收購天津華洋大廈;1998年,劉付臣又欲用1.1億元收購北京龍德行大廈……
潛逃4年,通緝犯做起了大買賣
如此大量動用資金,不可能不出問題。1998年9月,光大銀行進行內部審計時,發現劉付臣的巨額貸款存在擔保不實的問題,隨即通知劉付臣進行核實。此時,在“資本運作”中已經損失了數億元的劉付臣,知道自己再也無法維持自己打造的黑色資金鏈條,立即攜帶20萬元現金,連夜開著他的淩誌轎車逃到河北石家莊,踏上了漫漫逃亡路。
劉付臣的出逃引起了光大銀行的警覺,他們立即追查相關人員,馮軍、史新紀、晏宇慶很快浮出水麵,隨著他們3人被立案審查,這個涉案13億元的驚天大案不但驚呆了銀行領導,也驚呆了警方。這是北京建國以來數額最大的挪用詐騙資金案件,北京警方隨即向全國發布通緝令,出逃的資本大鱷劉付臣變成了倉皇的通緝犯。
雖然抓捕劉付臣的通緝令已經遍布全國,但他卻不安於平淡。逃到石家莊之後,劉付臣不但化名安頓下來,竟然心安理得地繼續做起了生意。劉付臣先是投入10萬元用假身份證購買了一家酒樓,甚至還注冊了石家莊市東泰餐飲服務有限公司進行經營。
在經營酒樓賠錢後,劉付臣故技重演,又化名向銀行貸款,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在河北正定一次購買了20輛帕薩特、奧迪A6等中高檔轎車,出租給朋友的公司後,自己在家坐收租金。
但是,劉付臣玩掉的13億元不是個小數目,在他潛逃的4年多時間裏,公安人員的足跡踏遍全國20多個省市,運用各種手段進行抓捕。而精明的劉付臣其實也坐臥不安,他不但製作了十幾張假身份證隨時準備使用,還先後換了幾十個手機號碼,以逃避公安人員的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