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18日,轟動北京的“中央美院博士下跪”引發的名譽侵權案,以原被告雙方同時撤訴而終結。至此,這場被社會和美術界廣泛關注的鬧劇落下帷幕。2005年8月23日,記者電話采訪雙方當事人時,他們都表示,撤訴是了結這件名譽權案最佳的方式,畢竟,家醜不可外揚。
2004年12月,中央美院張博士給某網站負責人發出一封匿名舉報信,舉報該網站美術同盟主編吳先生利用發稿機會,向藝術家索取錢物或作品。2005年3月初,某網站經過調查證實沒有匿名信所舉報的事實。吳主編隨即向有舉報嫌疑的張博士求證,張博士承認了自己匿名舉報的事實。由此引發了博士下跪、當眾寫下“悔過書”和網站炒作等事件。2005年4月4日,張博士向北京市通州區法院提起名譽權訴訟,要求吳主編賠償2萬元精神損失費。吳主編以張博士同樣侵犯自己名譽權為由提出反訴。2005年5月19日,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雙方當事人在法庭上劍拔弩張。但8月18日,訴訟雙方卻悄然撤訴。那麼,在張博士和吳主編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這場名譽權官司是怎樣引發的?他們為什麼又在同一天悄然撤訴?
匿名舉報,惹惱網站吳主編
2005年3月1日上午,擔任某網站美術同盟欄目主編的吳先生,突然被頂頭上司一個電話叫到領導辦公室。上司給吳主編看了一封2004年年底接到的匿名“舉報信”,舉報信是以一個藝術愛好者的身份寫的,直接寄給了吳主編所在單位的老總。信中稱吳主編利用給藝術家在美術同盟發表作品的機會,以此作為交換條件向藝術家索要作品,家中存有索要來的作品100多幅,每幅價值人民幣3萬元。為了增強反映情況的可信度,信中還列舉了一個藝術家的名字。這位藝術家是吳主編的朋友王畫家。
吳主編當時驚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這封信對他而言意味著什麼。且不說無從考據的“錢物”,單說這100多幅每幅價值3萬元的作品,總計300萬元的受賄物證,就足以讓吳主編進監獄。
因為這封信是在2004年12月郵寄的,3個月來,吳主編所在單位已經對他進行了充分的調查。在這個時間內,如果他牽涉到信中所稱事實的任何一條,如果單位的任何一個領導想借故整治他,吳主編將會在美術界身敗名裂。
好在單位領導明確告訴吳主編,經過單位的內部考察,相信他人品沒有問題,匿名信中所舉報的內容不實。領導安慰吳主編,讓他安心工作,不要受到外界的幹擾。
吳主編做夢也想不到會受到這樣的誣陷,冷靜下來,他隻能從信中提到的王畫家那邊著手尋找線索,想找到寫信人是誰。3月1日下班之後,吳主編約見了王畫家,並將匿名信涉及王畫家的情況告訴了他,想從王畫家那裏找到一點線索。當時王畫家回憶說,前不久,中央美院在讀博士、同時也是畫展策展人的張博士曾打電話問他,為什麼送了吳主編一張作品而沒有送給他。王畫家說,人家結婚我送給他一幅畫作紀念怎麼了,你要的話你也來挑一張吧。
吳主編平時私人交往的朋友很少,能到他家的人更是掰著指頭都能數過來的,而王畫家提到的張博士幾個月前曾來到自己家中,見到過自己家裏掛著幾幅朋友的畫,還特意問過吳主編是誰的作品。因此,吳主編初步認定張博士有舉報嫌疑。
一怒之下,當晚吳主編和王畫家一起前往張博士家求證。在去張博士家的路上,吳主編從內心裏非常不希望這封舉報信會是張博士寫的,盡管他們沒有過密的交往,但是張博士比吳主編年齡大,學曆高,所以互相見麵都比較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