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2(1 / 3)

遠在東海市申鋼廠的人力資源處,此刻正開著一個會議,會議特別邀請了煉鐵、煉鋼、軋製、動力等分廠的廠長和書記。

會議的主題是準備引進二十名技術性大學生。在對引進何種技術人才上,各分廠的領導都有企圖,他們想為自己多占幾個名額,這就引起了一些分歧,經過一陣吵鬧之後,會議陷入僵局。會議室裏被煙霧熏得像煉焦場,一位勤雜人員進來添開水,然後輕輕打開窗戶。

申鋼廠是東海市一個國營老牌鋼鐵廠,建廠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從事以煉鐵、煉鋼、軋製為主流特色的生產。冷戰結束以後,世界的格局發生了變化,軍事服務於政治,軍事家的分析是,一場現代化的大型戰爭,其國力消耗是前四十年的一百倍,敏銳的政治家都明白占領世界最需要什麼。一些有想法的國家都在默默地發展,以至提高國際競爭力,說的潑皮一點就是,你山姆大叔做你的國際警察,我先悶聲不響大發財,等咱爭錢添了家當再說。於是,發展經濟成為當今世界的主流課題,其對抗的焦點也就是為了某些領域的壟斷,於是圍繞石油的戰爭越演越烈,中東由此更加不太平。鋼鐵作為國家的支柱產業,是評估國力的指標之一,為此世界各國都在千方百計提高產量和質量。申鋼廠作為國有企業,由於缺乏實質性的改革,運轉機製明顯滯後,很難在多元化的國際市場中競爭,和國際先進的鋼鐵企業實打實比較,申鋼廠設備工藝落後,噸鋼能耗大,產品單調等弊端很明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申鋼廠已經累計虧本三個億,職工的收入隻能依靠貸款來發放。像這樣的企業,人才是最容易流失的,不到二年,申鋼廠近百分之三十的技術型大學生離職而去,這足可以讓一個企業的管理和技術陷入極度被動的境地,這種惡性循環的結果是很可怕的。動力廠的水、電、氣專業有別於煉鐵、煉鋼等專業,其社會通用性很大,所以動力廠的人才流失率最大,達到了百分之五十。

動力廠廠長楊帆希望通過這次全國高校的人才招聘,引進一批專業技術人才,從而彌補人才流失以後的空缺。

楊帆打破了沉默的會議室,表態說:“動力係統是支撐整個冶煉係統的命脈,就說我們公司的噸鋼能源消耗吧,國際水平就不說了,比國內平均水平還要高出近一倍,由此看出,降低噸鋼能耗的問題是公司今後發展的主題,而且空間極大,所以引進動力係統的人才是最關鍵的。”

煉鐵廠廠長說:“質量是影響銷量的關鍵,而困擾鋼鐵質量的核心因素是硫和磷,我希望能引進幾個冶煉專業的大學生,成立一個科研小組,計劃在一年之內,把硫和磷的含量降低到國際水平,這道工序成功了,絕對有利於煉鋼工序,所以我建議重點考慮我們分廠。”煉鐵廠廠長可謂有備而來,他把設想和計劃全盤托出,可以說,他的要求極具征服力,至關重要的是,他無形中把煉鋼廠拉了進來,在聲勢上先人一籌。會議室又是一陣吵鬧,黨委書記和人力資源處處長也陷入了困惑之中,公司的現狀是明擺的,隻有提升管理和技術水平,才是目前扭轉被動局麵的出路。可這僅僅的二十個名額給誰都不是,他們對人才的渴求已經達到了如癡的境地。

技術部的領導說:“你們說的都很有道理,可你們別忘記了,支撐這一切的關鍵是技術,在你們冶煉過程中,還不是需要我們技術部來支撐”

黨委書記打斷了說:“我知道你們的難處,可公司今年的引進計劃隻有二十個名額,至於到哪個部門,我們會統籌安排,針對目前的現狀,你們就在內部挖掘潛力,隻要有水平,不管有沒有學曆,都可以提拔使用,當然,我也會給集團領導打一份報告,盡量多爭取幾個名額。”

會已經開了四個小時,楊帆說了他最為擔心的話:“人才可以不斷引進,但是人才也可以不斷流失,這進進出出的,損失最大的還是公司,如何留住這些即將招聘進來的大學生,是目前人事體製改革的主要工作。”楊帆一語激起千層浪,提出在一些主要管理崗位上提拔甚至重用年輕大學生的想法。楊帆的想法又在會議室裏引起一個爭論高潮,從傳統角度而言,提拔年輕人從事主要崗位的管理工作,就意味很多老前輩的個人利益發生根本變化,在國有大型老牌企業裏,摒棄論資排輩的傳統是很棘手的,這畢竟要顛覆幾代人留下的那根深蒂固的觀念。反對派最為有力依據是,在今後的管理崗位上,操作一個專業性強、流程複雜的大型鋼鐵廠,他們的能力行嗎?在他們眼裏,那些大學生都是乳臭未幹的孩子。在二十世紀末的最後幾年,幹部年輕化已經成為一個社會乃至政治領域的潮流。就在這個會議室裏,敏銳的公司黨委書記非常重視楊帆的一席話,立刻召集勞模和職工代表繼續開會。原本一個簡單的人事會議,變成一個決定公司將來前途的人力資源改革啟動會,那些年齡超過半百的中老年人啃著饅頭,擬草了一個個關於人事改革的方案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