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以立春、立秋後的第五個戌日為春社日和秋社日。社日是盛大的節日,祈禱風調雨順,歡慶人壽年豐。而燕子就是在春天社日北來,到秋天社日南歸,其“信”之堅定,其“唯道是從”,都很為古人所青睞。燕來燕往皆社日,其中意味頗深長。
燕子在古代分量特殊,地位出眾,出現在古詩詞中的意象之盛,表情之豐,遠非其它物類所能及。
《詩經》:“燕爾新婚,如兄如弟。”
杜甫:“舊入故園常識主,如今社日遠看人。”
歐陽修:“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
蘇軾:“有如社燕與飛鴻,相逢未穩還相送。”
文天祥:“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周德清:“月兒初上鵝黃柳,燕子先歸翡翠樓。”
……
《宋詞三百首》中,涉及燕子的詞多達58首,無鳥可比。
不盡的詩文,或寄生發,或興惆悵,或感欣慰,或覺無奈,或憂漂泊,或慮沉浮,或歎興衰,或歌守信,或詠勤謹,或懷慈愛,或抒堅毅……不勝枚舉,異彩紛呈,氣象萬千。燕子,以如此的輕靈嬌俏,寄興出無限情懷,承載了無數滄桑。燕子,對這個民族的心有了那麼多的撩撥!從圖騰,到風俗,到詩句,到燕子的呢喃……聽到的分明是民族的腳步聲。燕子,已不單單是燕子,早已融入到每一個炎黃子孫的血液中;燕子,已不單單是燕子,早就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象征。空中如果少了燕子的翩躚,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就少了份靈動的詩意和吉祥的飛舞!
燕子心中念記著劉成德家,飛過千山萬水年年回來,它們有著不竭的動力。
劉成德心中有一座永遠的泰山——雷鋒,激勵著自己攀登再攀登,再苦再累再難,堅定著攀登的腳步。
這麼長時間與劉成德接觸,從未聽到他叫苦,他總是樂觀向上,那和藹的微笑像流不盡的泉水。劉成德的微笑動人,那是因為他的心裏,總是如大海的波光不盡一樣,閃耀著雷鋒的微笑——
雷鋒,您的微笑,
青翠的枝條,
在春光裏拂動,
彩色的蝴蝶伴舞著永遠的微笑。
鳥兒的歌,
天地間洋溢,
您甜美的微笑,
靈動著羽翼。
一鑒開的淨池,
天光雲影共徘徊,
還有常青樹的綠影婆娑,
雷鋒,您清純的微笑。
宇宙中一條柔韌的纖維,
是永拉不斷的記憶,
您的微笑,
是帶露的荷花綻放,
是溫柔之手對靈魂的撫慰。
您真善美的微笑啊,
溫暖了一個民族,
光亮了一個國家。
當中國需要“洗洗澡”的時候,
您的微笑,
就像黃河、長江,
把九曲十八彎的泥沙,
衝刷到海裏。
清爽一個中華,
清揚一種精神。
我在“雷鋒班”,看到赫然的橫幅:“老班長永遠和我們在一起”。雷鋒鋪上,是疊成“豆腐塊”的被子,還有已經泛黃的帽子……
“雷鋒班”在點名,第一個點到的是雷鋒。
“雷鋒!”
“到!”全班齊聲應答。
副班長曲宗明介紹:雷鋒班編製8人,我們一直給老班長留著位置,這樣就隻有7名戰士。
其實,雷鋒何止從未離開“雷鋒班”,50年來,在我們時代前進的行列之中,他一直邁著軍人的步伐,闊步向前——雷鋒從未離開我們!
50年,隨著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很多思想的、精神的東西在解構,而雷鋒的微笑,永遠讓我們心動!產生於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的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蘊含著共產黨員的特殊品質,不斷吸納著時代進步的“新鮮空氣”,這一切保證了雷鋒精神一直與社會前進相契合。
雷鋒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雷鋒精神不是一成不變的道德模型,而是生生不息的精神大樹!
雷鋒的微笑,永遠在劉成德心裏,永遠在無數人的心裏。我采訪了不少雷鋒的工友、戰友,采訪了不少從雷鋒班、雷鋒連、雷鋒生前所在團走出的人,這些人一直在學雷鋒,一直在默默地學雷鋒,有些人學雷鋒幾十年,人們不知道他們曾與雷鋒在一起。雷鋒對人們的影響何等深刻啊!
雷鋒的微笑一直在心裏,莊仕華就是這樣的。
劉成德、郭明義、莊仕華等英模人物,參加了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2013年3月1日在北京召開的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為雷鋒同誌題詞50周年座談會。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莊仕華在這次會上,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當代雷鋒”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