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學習成績是一個關鍵變量
學習態度與成績水平呈正相關(r=0.16,p<;0.001),學習態度越積極(將學習態度“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設置為積極,其他幾項統一設置為消極),成績水平也就越高。成績水平與學習滿意度呈正相關(r=0.57,p<;0.001),成績越好,學習滿意度越高。而學習滿意度與親子溝通程度(r=0.19,p<;0.001)以及與參與程度呈正相關(r=0.18,p<;0.001)。對學習的滿意度越高,與父母溝通的頻率以及參與集體活動的頻率也越高。
成績水平與家長會參加情況呈正相關(r=0.21,p<;0.001),成績越差,家長從不參加家長會的概率就越高。
此外成績水平還與家長輔導功課程度呈正相關(r=0.20,p<;0.001),成績越差,家長輔導功課的比例越低。年級越高,家長輔導功課的比例越低(r=0.42,p<;0.001),這是因為年級越高,學業越難,家長也越沒有能力輔導。小學生中隻有13.59%的家長從來不輔導功課。因此,選擇了六年級以下(包括)的小學生為分析對象。對於小學生來說,家長從來不輔導功課的學生,成績較差的概率更高。
成績水平還會影響親子之間的溝通程度,成績水平與親子溝通程度呈正相關(r=0.21,p<;0.001),成績越差越不愛與家長溝通。成績水平還與學生的參與程度呈正相關(r=0.23,p<;0.001),成績越差,越不愛參加集體活動。親子溝通程度與參與程度正相關(r=0.23,p<;0.001),即與家長溝通較少的學生往往參與集體活動的頻率也低,這就表現為成績越差越不愛與家長溝通,並且也越不愛參加集體活動。
學生的成績水平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家長參加家長會的程度、家長輔導功課的程度、親子溝通程度以及參與集體活動程度這些變量都相關。因此,成績水平是一個關鍵變量,處於不同的成績水平,社會參與程度、親子關係以及主要需求都有所不同。
二、北京市家庭困難中小學生的慈善需求
1.個人成長需求
北京市家庭困難中小學生的學習態度普遍都是“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考上大學”,這個比例占80.58%。學習態度非常積極,不同年級、不同戶籍之間不存在差異,持消極學習態度的比例很低。
學生希望提升的項目排在前三位的是:一提高學習成績,占28.8%;二身體健康,占15.6%;三學習一門特長,占11.5%。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最大的需求是提高學習成績。
北京市中小學生需要幫助排在前三的是:一學習成績,占26.9%;二身體健康占14.9%,三體育健身,占12.3%。無論是體育健身還是身體健康,都是希望獲得健康。對於學生來說,他們最為希望的幫助一是提高成績,二是促進他們的健康。
而在學習困難上,學習方法不合理占27.2%,得不到有效的學習輔導占21.5%,學習時間不充足占21.4%。因為經濟困難而購買不起學習輔導資料的占12.6%。可見他們更為主要的需求是加強學習輔導,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而當他們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他們最主要的求助對象為老師,占33.4%;其次為自己看書想辦法解決,為29.2%;第三是向同學請教,占20.3%。不同年級之間,存在差異,到了初中階段,向同學請教的比例超過問老師。由此可見,初中生,同輩群體對他們的影響逐漸增大。不過老師仍然是主要的求助方式,他們對老師的認同度很高。
2.社會參與需求
北京市家庭困難中小學生的課餘活動排在前三位的是:一回家做作業,占32.1%;二回家幫父母做家務,占21.0%;三看課外書,占17.4%。不同戶籍之間的中小學生課餘活動的排序一樣,但程度上略有差異。非農業戶口的中小學生回家上網玩的比例高於農業戶口的學生,而農業戶口的中小學生回家幫父母做家務的與和同學一塊玩的比例高於非農業戶口的學生。
考慮到數據的代表性,二年級、高二和三年級的調查人數太少,因此年級變量剔除這三個年級。放學之後和周末時間,上網娛樂一直呈現上升趨勢。從七年級開始,上網娛樂的比例高於看課外書,九年級因為麵臨中考,所以上網娛樂的比例下降,而看課外書的比例上升。到了九年級,上網娛樂的比例則開始高於和同學一塊玩。看課外書則一直呈現下降趨勢。回家做作業則所占比例最高,呈現較緩和下降趨勢,在26%~35%徘徊。到了高中階段,學生的課外休閑時間更多的是花在網上,而不是與同學一塊玩。娛樂方式更呈現出個體化的特征,而不是社會化的特征。